cristina
2008/4/10 8:50:20
我压根儿也没有想到我会写下十三万多字的文章,正如去爬八达岭长城一样,开始我并不知道她究竟有多少级台阶,爬到半当中,累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心脏都快要“蹦”出来,感觉整个人不行了,但最终还是忍耐着爬到了顶部。
一开绐,我只是喜欢,喜欢上网。退休了在家闲的无聊,就买一台电脑,开始上网打游戏,玩九球,慢慢就上了QQ,学会了在“空间”里写日志,又后来就上了博客,玩起了“现代”。所以,有些QQ友听说我已66岁,他们就怀疑是我报了假资料。
开始,我以自己的经历先写下了几篇短文:《我的1962》、《三张旧照片》等,写了十几篇。都是围绕我自己平凡的恋爱、婚姻及记述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的艰辛生活。我发到《小说阅读网》、《文学博客》,《小说论坛》。
这里先说一下,关于“车水”笔名。原在单位上班时,单位由宣传部主办了一份《振华报》的内部刊物。正好是大家练笔的好去处,我就经常给写些有关情况的动态新闻报道,有时也写点小文章-----小小说之类, 后来为了工作方便,需取个笔名,当时就随意用本人的名字边旁,取:东水。可等报纸出来,一看成了“车水”。当时没有考虑,说:也行,不是“车水马龙”吗?再说农村那种轱辘车水,不是一人或多人在上边踩踏,一步一步,很费劲的,那就“车水”吧,一步一步地来,多多出作品!!这一用,就十多年时间。
后来,我将写下的短文投送《小说阅读网》,编辑要求报个笔名,我不假思索,报上了“车水”的笔名。
所以我的文章,有的是我真实姓名“陈泰”,有的就是用“车水”笔名,也用“三羊开泰”。
不久,有一个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建议说:“不要说平凡,曾用心爱过的婚姻都是一段传奇,依我看,这样平凡的故事写出来肯定不平凡,一来可以叙述些当时文革时期的社会风气,让现代人多多了解 ,二来可以回忆过去;回忆就等于再活一次。老先生何不重新再体会一次呢?再细细描述当年一次呢?”
这样,我就在《三张旧照片》基础上后续写了一篇《巴扎》。后来又觉不过瘾,就在《我的1962》后续写,因为《我的1962》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是1964年10月,我终于告别父母双亲,告别故乡姜堰,去了大西北-------****。这一去就是十年未归。
刚开始就想写个《我这十年》,但写十年,我那些朋友、哥们的形象就一个个站立在了我的面前,那些活生生的动人的故事也显现在我的眼前,我又不得不继续操练。就是春节、大年初一我都是在写。后来贵州遇到了五十年不遇的凝冻灾害,家中断水九日,电也有时要停,我仍然坚持在电脑旁,写呀、写呀,终于完成了《我这四十年》的写作。这当中经历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恐怕是没有人能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