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啃书圈〗 → 【原创散文】 枣婶子
查看完整版本:【原创散文】 枣婶子
2008/4/10 8:29:51

枣婶子

街坊家的二奶奶几乎天天到我们家来坐,母亲总是称她“枣婶子”。“枣婶子”和我们家好象有那么一点儿亲戚的关系,都姓赵,大概早就出五福了。
母亲那时候六十多岁,“枣婶子”八十多岁,母亲自然称她二婶了,当面是不叫她“枣婶子”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她叫“枣婶子”,我总觉得二奶奶的脸总是红扑扑的,长方脸儿,脸盘不大,象颗大红枣。这会不会就是“枣婶子”这个名字的由来?后来才知道,二奶奶家房后有一棵巨大的枣树,已经生长很多很多年了,母亲嫁到这个村子的时候就有了,那时候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了,树上结了很多很多的枣子,都是那种尖尖的大枣,脆甜脆甜得很呢!每年枣子都是大丰收,吃不过来;母亲去二奶奶家,她总是让母亲吃枣子,说:三姑娘,吃枣子。那时候一到秋天枣子收获的季节,二奶奶就用簸箕端来枣子给母亲送来,说:三姑娘尝尝我们家的枣子。今天送了,第二天又送,第三天还送……母亲说:二婶,您别送了,我们都吃不了了。二奶奶说:我们家也吃不了;你吃不了还可以送给你要好的邻居啊!

我问母亲:那么“枣婶子“的名字就是这样叫的?母亲说:就是这样。外人都这么称呼她,但当面不这么叫,该叫什么就叫什么,象我当面就叫她二婶子,这是按照辈儿叫嘛!
“枣婶子”的儿子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牺牲了,没有见上最后一面,埋在朝鲜的土地上,儿媳妇后来改嫁了,没有离开我们这个村儿。还好留下一个儿子,也就是“枣婶子”的孙子,把孙子拉扯大了,也娶了孙子媳妇,后来又有了重孙子。家庭虽然说不上和谐美好,但孙子孙媳妇还算孝顺。“枣婶子”与他们的话很少,每天来我们家坐坐,其实来我们家话也不多,但母亲总是爱和她聊上几句,天天来,有时一天要来好几次,有的时候坐的时间长,有的时候坐的时间短;母亲虽然手里活忙,但也要陪她说说话,心里从来不烦她。母亲说:二婶,您坐着,我先忙活去了,一会儿再跟您聊。“枣婶子”说:你忙你的吧,我不生你气。我又什么事儿。

母亲十七岁嫁到我们这个家,是“枣婶子”看着她怎么走过了这么多年的道路,在这个世界上,在村子里大概“枣婶子”是她最亲近的人了,当然母亲也是“枣婶子”最合得来的长辈,最亲近的老街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这才算体味出来了它含义。也可以这么说,“枣婶子”是母亲的忘年交,是母亲最知心的朋友。当母亲有烦恼有忧愁,生活中遇到不顺心或者受到委屈的时候,“枣婶子”安慰她,陪伴她,哪怕是看看她,聊聊天,也算是一种最大的鼓舞。不管生活有多么难,人生有多么的不顺,只要身边有一个知心的人,哪怕不说一句话,就是来看看自己,也感到是一种安慰,感到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生活中还是有好心人的,有倾听你心灵声音的人,这是一种幸福呐!。
母亲和“枣婶子”她们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们都是善良真诚的人,什么人找什么人,什么人与什么人合得来,就是没有什么话,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看到了,见到了,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如果有那么一天“枣婶子”没有来我们家坐坐,母亲会想:今天是怎么了?“枣婶子”不会是身体不舒服吧?应该去看看,母亲再忙也是要看看“枣婶子”的。
“枣婶子”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腿脚都利落,也不糊涂;家里什么事儿不顺心了,孙子和孙媳妇吵架了,她就自然要来我们家的,也好躲个清净,眼不见心不烦。母亲也说:没事儿就过来坐,省得在家里呆着心烦。过去母亲在家里受气的时候也总是到“枣婶子”家里去坐,有什么苦楚和心里话都向“枣婶子”诉说。
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猜想出来的,我记事以后二奶奶就是一个老太太了,话语不多,总是那样静静地坐着,听的最多的话就是叫我母亲“三姑娘”或者“吃饭了吗?”基本没有多余的话语。
后来在才听母亲说:二奶奶从年轻的时候就守寡,把唯一的儿子拉扯大,娶了媳妇,又把儿子送到了朝鲜战场,儿子牺牲了,儿媳妇改嫁了,她又把唯一的孙子拉扯大,娶了孙子媳妇,有了重孙子,她又把重孙子哄大了……再后来再也见不到她来我们家了。
因为我进城以后最多一周才回老家一次,一到家就问母亲:二奶奶今天没来啊?母亲说:你二奶奶五天前去世了。我看得出来母亲心中对二奶奶的想念,也就不再好问什么了。毕竟她们打了半个多世纪交道啊!过去又没有一天不见的。如果算起“枣婶子”哪天没有来过我家,没进过我家的院子,我家的屋,那么是屈指可数的。我记得我在家的时候,收工或者放学,进屋一看,“枣婶子”在炕沿儿坐着,沉默地坐着,活象一尊佛像。
“枣婶子”成为母亲的记忆,母亲走了十年了,但我还依然没有忘记“枣婶子”—我的那个二奶奶,她的模样还在我的心中,依然是那样清晰,那样跳跃。

2008.3.8       下午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