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今日,证监会首批推出4家企业,由此拉开了股改序幕
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胜利已经在望,所设定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改革的积极效应也在显现。这场改革中最直接、可能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从制度上彻底清除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制度基础,使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控股股东在利益取向上趋于一致,利益实现方式上趋于一致,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实现奠定基础。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从制度层面上再造中国资本市场,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颓势”,给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原动力。
回眸篇
感谢股改
5月9日,一个特殊的日子!
家住成都市玉林小区的小股民谢放永远记得,三年前的今日,2005年5月9日,证监会首批推出的4家股改企业,三一重工(600031)、金牛能源(000937)、紫江企业(600210)、清华同方在这一日悉数停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当时沪指不过1000多点,谁能想到,在股改推行之后,原本一潭死水的沪深股市,竟会迸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1000点、2000点、3000点、4000点、5000点轻松越过,甚至攀上了6000多点的高峰。如果不是“有形之手”为股市降温,或许股指将在去年轻松跨过8848点!攀上珠穆朗玛一样的高度!尽管近期股指出现了下跌,然而大部分投资者对股市仍然信心十足。
然而,当时的谢放跟成都大多数投资者一样,远远没有现在的投资者那么乐观。多年的熊市,已造就了他们麻木的心态。对股改将要掀起的翻天覆地变化,他们根本没有预料到,甚至有些人在股改消息一宣布后,毅然抛空了手里所有的,决定永远离开股市。当然,多年之后,他们中间不少人后悔了。因为,他们放弃了一次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而这样让大部分人都可以以极小的成本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自改革以来,已变得极少极少。
不过,他们的这种错误判断,可以理解。因为,在此之前,沪深股市已长时间处于熊市,药石罔效。不只是降低印花税,暂停新股发行的利好也曾用过,然而沪指只兴奋几天,随后又是掉头向下。就在一些人开始看空500点时,在证监会尚福林的领导下,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启动。
由于历史原因,沪深市场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即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因此也形成了其他国家和地区鲜见的“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小股东之间利益不能一致、上市公司与股东之间利益不能一致,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欺诈事件时有发生。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股市也难真正健康发展。不少公司,上市只为圈钱,精心包装上市后,很快就出现亏损,沦为ST。不但中小投资人、连等机构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不能从中获得回报,反而要遭受亏损,这样的市场,是很难博得谢放们喜爱的。于是,股市的功能,极度弱化,有潜力的企业难于得到发展急需的资金,企业融资额度,急剧萎缩。股市出现了“双输”局面。
为了从“双输”到“双赢”,证监会在经过多方调查和论证后,推出了股改。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稍后更表达“开弓没有回头箭”,股改工作必须搞好,态度十分坚决。不过,股改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股改第一批方案推出后,6月初沪指跌破了千点,创出新低。一时间,怀疑者、反对者众。然而,跌破千点仅仅是黎明前的黑暗,在证监会坚决推进下,2005年6月19日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名单出台,长江电力(600900)、宝钢股份(600019)等大盘蓝筹公司及新和成、苏宁电器(002024)等公司榜上有名。自此,随着股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孕育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最大的牛市。
无数人也因此第一次接触股票市场,无数人第一次享受到本金翻数倍的喜悦,无数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股市真的可以赚钱。谢放就是这无数人中的一个。
更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再忙着把钱从上市公司掏出来,而是忙着把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因为,经过股改,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正趋向一致,而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因此持续两年超过四成地高增长。企业在本轮牛市中的融资额,有时一个月就超过了熊市全年。
双赢的效果已展现在人们面前,值此股改三周年之际,谢放说:这个特殊日子,我们更应该铭记。
巨变篇
3年生万象
如今,股权分置改革已经走过三年的历程,未股改的上市公司仅剩下30多家,体制性的变革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三年中,由于对价给予市场红利的释放等利多因素,一轮超级大牛市如愿到来,上证指数从最低998点上升到6124点,涨幅超过5倍,市场成交量水平从之前的几十亿水平上升到目前的成百上千亿,受益于交易量的提升,股票交易印花税2007年税收超过2000亿元,比2006年增加1825亿元,增长约10倍,新开户数也突飞猛进,沪深两市的A股帐户也突破1亿户。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问题,提高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从单个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股权分置实现了同股同权,完善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像谢放、罗远征这样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更多获得的是信心上的支撑,因为他们看到的是政府对于发展股市坚定不移的态度,以及“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股改核心目标。
庄家一词,也许在现在已经不是经常听到,谢放、罗远征等成都投资者回忆起在股改前炒股时,投资者往往是到处打听某某股票有实力庄家进去之类的消息,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考虑往往很少,而如今在基金机构、、社保基金等大机构的示范作用下,投资者在乎的是上市公司有没有发展潜力,业绩能否得到提升。而今天,随着“大小非”的解禁,坐庄的资金成本已大大提高;随着信息披露的日益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越来越透明。或许以前散户们还没有参加股东大会的习惯,而如今各类的股东大会上,已经有了投资者的身影,也许区区一票影响不了大局,但是这体现了小股东的权利,对于股市生态的转变来说,这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
百姓新生活
股改造就了2005年底以来的一轮大牛市,同时也造就了谢放、罗远征等千千万万的股民。股市的财富效应让普通的职员、教师、工人等多了一个身份——投资者。2007年上半年,在每日不断大幅增加的新开账户数中,我国知名经济学家华生提出了“全民炒股”的概念。股改迎来了全流通时代,也成就了“全民炒股”时代,在这一场浩大的资本市场改革中,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
从2005年底至2007年10月,沪指进行了有始以来最高的一次“爬山”行动,大盘从1000多点直接涨至6000多点。沉寂四年的股市有了强大的吸引力,《死了都不卖》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首股市打油歌曲,显示出了股民对市场坚定的信心。许多人从对股市一无所知到开始认识接触这个市场,投资知识在蔓延。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展开又为不少股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在采访中,家住成都玉沙路的股民王桅告诉记者,因为炒股改变了自己日常的生活习惯,休闲娱乐的时间都花了在股票研究上。此外,股市的起落也磨练了投资者的心智。
其实,股改对人们真正的影响并不是关于股票的,涨涨跌跌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在赚钱。失败之后,有人将兴趣转移到风险更小的基金上,从而又打开了投资的新天地。觉得股市并不过瘾的人开始关注市场,享受另一种快感。总之,全流通将一个可以造富的平台展现给大家,通过它,并非所有人都得到了财富,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股民都有了投资和理财意识,中国存款大迈进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也不是老百姓的钱的唯一去处,他们知道了更多可以保值增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