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周一A股市场的漂亮大反弹后,昨日沪深股市再度上扬。对于此次反弹,究竟能持续多久呢?第一季度股市的大起大落是否会在第二季度重演呢?国内多家证券研究机构对此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并且给目前面对反弹手足无措的投资者献计支招。
市场有能力自救反弹
如果说第一季度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政策是否能提振股市,那么进入4月份,或许更多的投资者寄希望于市场“自救”。齐鲁证券分析师宋家彤指出,抛开难以预测的政策面消息,4月份推动股市反弹的有三大“自救动力”。
第一,上证综指自6124点开始破位下跌以来,调整幅度已超过40%,跌幅已较大,而经过连续下跌之后,目前沪深300指数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20倍左右,较去年最高峰时35倍已明显降低,安全边际大大提升。由于市场中大盘指标股调整的幅度非常可观,按照2008年动态估值水平来看,大盘蓝筹股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已不大。
第二,在下跌过程中,市场中开始陆续出现部分引发反弹的必备性条件。比如中国平安(601318)、中国铁建、中国中铁(601390)、海螺水泥(600585)、中国人寿(601628)等多只两地上市股已经出现了AH溢价消失。工商(601398)、中国银行(601988)等为首的一些大市值的季报预期较好,以万科A、保利地产(600048)为代表的地产股开始连续放量走强,显示场外增量资金进场较为坚决,而50ETF在近几个交易日有突然放量的表现等,这些都说明已经有新资金开始布局反弹,从历史经验看,这些现象通常容易成为引发反弹的导火索。
第三,谈“非”色变的大小非解禁量大幅度降低,4月份解禁额度将缩减至约1500亿元,较3月份降低六成。同时,第二季度是2008年大小非解禁压力最小的季度,这样有利于改善资金面的供求关系。
无实质利好反弹有限
然而,在没有实质性利好政策出台的背景下,不少研究机构认为本轮反弹不容乐观,提醒投资者谨慎对待,建议逢高出货,切勿盲目追高。
申银万国分析师桂浩明、于洋在昨日的中指出,“从目前来看,影响市场的内生性因素仍未有改变,后期若无实质性利好出台,投资者仍需谨慎对待。”桂浩明认为,如果投资者对未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预期依然不够明朗的话,钢铁、有色等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板块仍将没有任何上涨的催化剂。
光大证券分析师也指出,“支撑市场中长期向好的因素仍未确立。近期出现的上涨应属超跌后的技术性反弹,市场在经过连续的下跌后,在消息面相对平静的环境下,前期累积的做多动能需要释放,但在中长期基本情况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建议投资者在市场反弹之机逢高减仓。”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已公开承认美国经济可能进入长期衰退,是否会对国内出口造成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同时,在大米等食品价格继续上涨的前提下,信贷仍然偏紧,宏观调控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市场仍会对此产生担忧。另外,4月份新股IPO的重启,将增大市场供给。这些危机信号不得不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把握反弹的减仓机会
面对扑朔迷离的反弹,投资者很难把握前方究竟是“康庄大道”还是“另一个陷阱”。对此,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刚向投资者支招三条:
第一,关注大盘蓝筹品种的超跌机会。张刚认为,本轮下跌初期是由于蓝筹股良好的流动性,但它反而成为了基金主力的杀跌筹码,致使股指连续下挫。但是目前的市盈率,尤其是优质品种动态市盈率已经降到了20倍以下,投资价值凸显。其中,地产的确定性比银行股相对较高,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调,安全边际提升,具备超跌反弹机会。
第二,非周期性品种的防御作用。以景气度来分析,那些非周期性的品种在这轮下跌中更能抵御通胀带来的负面效应,拥有价格转嫁能力,企业盈利增长仍可保持高速。例如煤炭行业、零售及消费板块。这些行业中的一些相对较低估值水平的品种值得重点关注。
第三,不全面介入反弹,注意把握减仓机会。张刚提醒投资者,目前市场估值体系较为混乱,在一个相对长时期的估值体系重构过程中,阶段性反弹主要是给仓位较重的投资者提供减仓机会。因此,操作思路上,张刚建议,轻仓投资者不宜全面介入反弹,谨防出现估值调整一步到位或反弹力度有限的意外情景;重仓投资者已无盲目杀跌必要,注意把握好阶段性反弹的减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