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身在异乡。
中秋之夜,我站在凤凰古城的江边。
沿江是一条青青的石板路,江的两岸也全是青石垒砌成的建筑群,房的四角檐牙高挑,檐下的四角一律吊着大红灯笼,显示着这座古城特有的气质。我想,苗寨人最富有的也莫过于这些青石了。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古城,做的最多的竞是现代化的生意,开宾馆、开饭店、卖自制的织锦与本地特产,或许是顺应游客的需求,四处也可见城里人享用的歌吧、酒吧,这真让我稀罕。虽然,我也不时看到不少的苗家人穿戴着自己的服饰,背着小背篓从眼前走过。我想,再坚固的苗长城也不能阻挡外界的新鲜空气的进入。凤凰古城古朴的表象下,还是显现了被汉化的本质。作为汉人,我自豪。
雾似的细雨时下时停下,我索性合了伞。任凭那雨落在脸上,感觉也如水一般的温柔,轻缓的江水在夜色中静静地从眼前流过,给我疲惫的心松了绑。岸边灯火通明,排列着无数个买饰品的小摊位,吸引着过往的游人。歌吧、酒吧热闹非凡,到处闪烁的霓红灯的光彩倒映在江内,让人想起了水下还有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好一个不夜水乡!我在心里叹道,总算没有来错地方。江边伫立良久,心里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抬头一看,大悟:正值中秋,江中却无月。
我叹了口气:“独见江心秋月白”的韵味是不可能体味了。忽然,我看到涌动的江水中,漂过来一团团的光亮,这灵动的灯火在黑沉沉的江流中是那样的醒目。走近江边一看,才知道,是行人放的河灯(也称荷灯)。细打听才知,本地有初一、十五放河灯的习俗,表示对已故亲人的祭奠和对后人的祝福。
不一会儿,无数只河灯晃悠着飘过来了,将江水照得又红又亮很是壮观。我的精神为之一振,不顾一路的劳累,踏着一个个石墩,过江到了对岸。对岸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河灯,成了花海。这些灯全是用五彩纸做成的,呈荷花状。有单朵的、双朵的、还有数朵构成多层次的;有做成大大的心形的,上边写着英语“我爱你”、有做成小船形的,还有动物形的,形形色色,工艺非常精巧,我简直看呆了,我真不敢相信这精美的河灯出自那些满脸皱纹的苗族老人的那粗糙的双手,可眼前正在现做现卖的正是一个苗家老人,我不得不信。
我一路爱不释手拿起又放下,不停地看着,心中萌生了一种试放一下的愿望。
这时,一对小情侣手拉手到了江边,两人要了一个船似的大灯,一起点燃每朵荷花中的小蜡烛后,男孩子到江边轻推那只漂亮的“小船”,它很快顺水入江开始飘摇,女孩子在岸边双手合十开始许愿。终于,那河灯带着她的心愿在江中一起一伏走远了,好似一条红色的莲花船……
我来了****。心想,入乡随俗,我也有心愿未了,何不一放?我鼓起勇气向老人要了两个小河灯,点燃了花蕊中的小蜡烛,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入了江中,半闭眼睛合起手掌……
两只小河灯带着我心愿走远了。猛然,我的心却异常沉重起来,我这才想起,今夜,我没有兑现我曾许过的心愿,刹时,我也明白了江边无月而微雨的原因。
我的河灯走远了,远得看不见了,只看到两个亮点。但我知道,它一定会把我的心愿带到天堂。
回宾馆过江时,我走在石墩桥上,少几分胆怯,却感到脚下亮了许多,我似乎看到天空上有一双温暖的目光在欣慰地注视着我。原来,那雨不是雨,竟是我许愿时的请求,是至爱的亲人回应我的高兴泪珠儿……
“我虽没能给亲人供月饼,幸好,我放了河灯。”我不安的心又宽慰起来。
20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