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股票圈〗 → 历次"救市"背景相异 四因素支撑大级别反弹
查看完整版本:历次"救市"背景相异 四因素支撑大级别反弹
2008/4/26 14:10:48
    4月22日,上证指数大幅下探,盘中跌穿3000点。4月23日晚间,市场翘首以盼的印花税税率下调利好终于尘埃落定。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4月24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三降至千分之一。次日,在这一重大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沪综指和深成指分别创纪录地大幅跳空高开261.54点和1003.23点,盘中虽产生强势震荡,但尾市重新走强,终盘沪综指大涨304.7点,深成指大涨1130.6点,涨幅分别为

9.29%和9.59%,均一度接近10%,同步创下自1996年底实施涨跌停板制度后的第二大单日涨幅,仅次于2001年10月23日创下的9.86%及10%的最高涨幅,也创出了近六年半来的记录。同时,两市成交量亦急剧放大,合计成交2729.14亿,创出历史第三大成交额纪录。

  当日,沪深股市再现大规模涨停的景观,大约有近千家个股冲击涨停,只有两家此前长期停牌的个股处于补跌状态。其中大盘权重股成为市场的焦点,、保险、、钢铁、石油、煤炭等群体封涨停的个股不计其数,像中国石化、万科、中国人寿、中国神华、宝钢股份等龙头均牢牢封死涨停,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也一度冲击涨停板,主流蓝筹领涨的局面重新显现。

  "组合拳"确立3000点政策底

  当上证指数再度破位下行逼近3000点大关之际,管理层终于开始行动,并且还是以"组合拳"的方式连出重手。短时间内管理层已陆续出台了包括规范上市公司重大重组、限制大小非减持、通过证券公司监管条例草案、处罚"老鼠仓"、降低印花税税率等利好措施,从维护市场公平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等多方面给市场输入积极信号。

  上一周沪深股市加速下跌,沪综指下跌了11.4%,深成指下跌了15.28%,创出自1996年底以来的十一年最大周跌幅,这种罕见的暴跌反映了包括机构在内的各方投资者都已处于信心崩溃的边缘。周日证监会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旨在对市场高度关注的"大小非"减持问题进行规范,意图缓解限售股解禁对市场构成的压力,提升市场信心,以达到"救市"的目的。但是,由于未出台相关的细则,反而引发了市场的逢高兑现的心理。次日,尽管上证指数大幅高开210点,深证成指大幅高开822点,涨幅分别高达6.8%和7.46%,但其后却震荡盘落,甚至一度翻绿再创本轮调整新低。

  在"救市"第一枪未达效果的情形下,仅隔两天管理层果断实施下调印花税政策,同时还审议并原则通过《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草案)》。重磅利好连番出击,足见政府对本次"救市"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目前市场关注的救市举措已经在大小非和印花税两个方面出台,虽然大小非减持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下调印花税也属于短期利好,但"救市"组合拳的出击,至少表明了政府在当前点位极力护持的态度,使投资者对管理层进一步解决其它一些困扰市场负面因素充满了预期,从这个角度来看,已出台的利好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意义,也就是说,管理层已发出明确的信号,3000点区域就是政策底部。

  历次"救市"背景相异

  回顾我国证券历史,政府曾数次在市场危机时刻展开"救市"行动,由于所处背景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

  1994年7月30日,在股市低迷一年半后,证监会突然推出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等俗称的"三大政策"救市,出台后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飙升33.2%,上证指数短短33个交易日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52点,涨幅为204.1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9年5月19日,在上证指数下跌逼近1000点之际,中国证监会召集全国券商讨论国务院有关发展证券市场的意见,管理层推出了"改革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渠道"等政策建议。随后在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由此爆发了著名的"5·19"行情,上证指数在30个交易日内上涨64%,之后两年时间里,仍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最终到达2245.44点。

  2002年6月23日,受国有股减持的影响,大盘指数持续下挫,管理层只得暂停国有股减持,当时已进入5年熊市初期,该利好虽引发"6·24"井喷,不过次日即见顶回落,继续漫长的熊途。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正处于反弹途中的股指越过2003年高点1650点继续上行,至2004年4月7日见顶,随后一路下跌至2005年6月6日,探得本轮牛市的起点998点。

  时至今日,大盘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路暴挫到2990点,短短半年时间跌幅即超过50%。在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调整中,作为经济增长最迅猛的国家,中国上证指数跌幅竟然位列全球之首,而次贷危机事发地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同期则仅仅下跌17%,可见市场信心已降至冰点。我们知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或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趋势应是一致的。目前我国GDP仍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即使增速有所放缓仍显示强劲增长的势头,而由恐慌而产生的非理性抛售行为,导致A股市场市盈率降至20倍,显然与宏观经济基本面背道而驰。同时,人民币汇率突破7元整数关后,加速升值的趋势未变,从世界各国股票市场的历史走势看,在本币升值过程中,均未停止牛市的步伐。

  历史上,政策"救市"的成功与否,与市场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是牛市周期还是熊市周期,其效果迥然不同。在牛市中,利好政策可以重塑市场信心,刺激场外资金回流,推动市场返回正常的轨道;而在熊市中,利好政策只是起到减缓下跌速率的作用,却不能改变原有的下跌趋势。由于目前市场仍处于牛市的环境,宏观经济保持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流动性依然过剩局面等三大因素都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在3000点大关岌岌可危之际,管理层再次祭出利好组合拳,且比之前"救市"的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应该能获得预期中的效果。

  四因素支撑大级别反弹

  经过本次深调,A股整体市盈率从60 多倍大幅下降到26倍,沪深300市盈率从50 多倍下降到24倍,若按2008年的平均动态市盈率算,已降至20倍左右。根据利率进行推算,当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对应的合理市盈率为24倍左右。而近期公布的一季报业绩特别是银行股的业绩也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如招商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156.66%,工商银行则大增66.4%。因此,市场估值水平已经降到了一个合理的区间,尤其对于大盘蓝筹来说已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事实上,前期沪综指位于3300-3500点一线已明显有巨额资金在提前抄底,尤其以工行、万科为代表的金融和地产板块,成交量持续放大的迹象极为突出,像促成本轮调整的领跌龙头中国平安,在3月底上证指数从3600点平台急挫至3000点的过程中,该股却逆势展开持续盘升。同时,50ETF近期也急剧放量,连续创出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成交额记录,印花税下调后再度放出历史天量封死涨停。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