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下的守望
——记纳西族全国人大代表杨劲松
□ 唐金龙
东巴文化是纳西人的灵魂,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精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人若是没有精神或精神不佳,就不能好好地生活。我们会用心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 杨劲松
地球的北半球,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耸立着一座离赤道最近、海拔最高的巍巍雪山,圣洁冷峭的雪峰连绵起伏,由北向南排空迎来,银雕玉塑般的千年冰峰风神俊伟,幽情万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云南丽江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下的丽江古城。2009年2月1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丽江市市长王君正带领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该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现场办公。王市长在办公会上掷地有声地强调,要通过改扩建,把东巴文化研究院打造成为研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基地和研究东巴文化的权威机构,为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瑰宝作出积极贡献!2月23日,在丽江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长王君正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他谈到今年政府要大力抓好10件实事时坚定地说:“……新建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启动市东巴文化研究院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的保护力度,切实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建设项目是丽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这一工程建设项目的尽快启动,凝结着一位纳西族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杨劲松,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一往情深。
一
高原的太阳热烈强劲、高原的月亮纯净秀丽、高原的星星精明温存,它们落在纳西女子的肩膀和脊背上,给艰辛勤恳的雪域女儿铸就剑胆琴心,肩扛日月背负七星的纳西族妇女是丽江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与男人们一道成就了纳西文化的灿烂辉煌。杨劲松荟萃纳西妇女的勤谨执著、聪颖强干、明眸善睐、秀美大方于一身。她信守“热爱、责任、奉献”的青春诺言,立足本职创业绩,被国内会展界誉为“营销女杰”。她先后获得“中国会展十大新闻人物”、“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云南省旅游先进个人”等殊荣;2008年1月25日,在云南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她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劲松是玉龙雪山的女儿,在水乳交融的华夏文明和东巴文化的熏陶下,她心灵深处存放一把永恒的纳西古乐,鸣奏天地间永不消逝的清音灵韵。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不久,她愉快地回到家乡丽江,朝拜纳西人心中的圣山和情山——玉龙雪山,她要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喜讯,通过这雄峻千古的冰峰呈告给煌煌烈烈的纳西先人。
在随后的走访中,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的现实困境以及当地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现状,使杨劲松轻快愉悦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旨在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进行抢救整理、研究开发和保护传承,是东巴文化的殿堂,是纳西人的精神家园。该院在整理翻译出版《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培养东巴传人,面向国内外广泛开展东巴文化开发、研究与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丽江古城及东巴古籍文献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共享的宝贵财富。而令人酸楚的是,如今的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其场所仍然是80年代初从农村廉价购买来的不太规范的土木结构房屋,建筑物用材粗陋,空间低矮,光线灰暗;大多数房间墙体开裂,屋顶透风,阴晦潮湿,室内办公设备十分落后;特别是保管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的管藏室,既没有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设施,也没有环境监测系统,完全不符合收藏文物古籍的条件和要求。该研究院院长赵世红向杨劲松代表说,国家文化部、档案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视察该院时,他们中有人微微叹息:“这里收藏的古籍是最珍贵的,保管条件是最差的。”
现实状况使杨劲松深深意识到:如此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不但给东巴文化的抢救整理、研究开发、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带来重重困难,也远远无法适应民族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
站在丽江古城,仰望玉龙雪山,杨劲松脑海里映现出一幅古朴苍劲的景观:苍苍茫茫的玉龙雪山下,东巴老人手握油光闪亮的青竹,携一缕溪涧清气,挽一道先哲威灵,墨蘸江河,笔摇青山,挥豪雪域高原百世风雨;浩歌林莽,沟谷回响,鸣放纳西山民千年沧桑。
滇西北的纳西人是一个最早用象形文抒写自己人生旅程的民族。自古以来纳西族就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组织、主持这种宗教活动的人被称为“东巴”。远古时候的东巴人在主持宗教活动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使用它们记事和抄写祭语等,学术界称这种图画象形文字为东巴文或纳西象形文。这种文字有三大旷世奇绝,一奇在于它代表人类文字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另一奇在于它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现在还有纳西文化传承人(东巴祭司)能识读描写。使无数学者更为兴奋和喜悦的奇绝是,纳西古国的东巴祭司用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在其它地方已经消逝的前佛教文化和苯教文化等,都比较完好地存活在这些东巴古籍和与这些古籍相配套的东巴教仪式中。纳西先民创造的一种融本土文化、喜马拉雅周边地区的苯教文化、萨满文化、藏传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印度婆罗门教、古波斯文化因素于一体而又驰骋古今的独特文明,是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举和奇观。以古典文学、绘画、舞蹈、音乐等构成的东巴文化瑰宝在东巴秘笈中争奇斗艳;任红尘变幻,物换星移,万卷经书坚定地保管着纳西古国千年往事、百世沧桑,今人由此可与古国先民隔世同歌、生死共语。丽江也越来越成为中外人士向往的圣地。
杨劲松为自己的民族和祖国拥有如此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而自豪,又为现实中的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而痛心。她在家乡多住了几天。纳西子民的赤诚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使她留了下来。她沉入街巷,深入乡村,对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东巴文化的境况进行调研。
三
杨劲松在乡村调研期间,石鼓镇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向她讲起一些过去的事情:多年以前,每逢节庆日,晚饭过后,村子里喜欢唱几句跳几下的男男女女换上鲜艳的服装邀约出门,这里一伙团拢在火堂边跳“哦仁仁”,那里一堆凑拢在树林边唱山歌。歌者,一人起唱众人齐歌,直唱得山答谷应,月颤星荡;月亮下的草坪上,几个青年男女各坐一面,弹口弦,吹树叶。歌声和舞姿在明月清风中久久不散。这还不算什么,有些歌手在本村觉得不过瘾,还要走村串寨去对歌赛歌称豪强。到了现在,电视多了,唱歌跳舞的人约不起来了,有好些人到外头打工挣钱去了。
讲述中,老人不觉留露出一丝忧愁和担心:纳西族而今寥若晨星的东巴传人暮色苍老,随着老东巴的不断随鹤远逝,古时的歌调很多将成为“广陵绝唱”,这纳西古国的千年神韵,有可能永远埋进泛着岁月苍黄之光的经卷里而不再展现于活泼的生命群体中。
杨劲松安慰老人:“东巴文化是纳西人的灵魂,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精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人若是没有精神或精神不佳,就不能好好地生活。您老请放心,我们会用心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她越说越激动:“我们会把东巴音乐鲜活地流传下去,将东巴文化发扬光大!我们一定能做到!”
调研结束后,杨劲松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就相关问题向省内外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解。她静下心来,认真写下了两份人大代表建议:《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和《关于拯救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的建议》。
她在《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中写道:“世界遗产是全球共有的瑰宝,是人类与自然界千百万年生生相息而积淀下来的精髓。我国有35个世界遗产地,标志着灿烂的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有着重大贡献。”同时她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世界遗产管理和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级别过低,从而影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将其提升到国家层面统一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体制。她就此提出了具体办法。
她在《关于拯救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的建议》中说,东巴古籍是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世界记忆遗产,它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在陈述了东巴古籍文献等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以及东巴文化在保护与弘扬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之后,她恳请有关方面支持援助,对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进行及时改扩建;完善、扩充和增设相关功能;加挂“东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牌子;营造东巴古籍文献等遗产收集、整理、收藏良好环境,改善东巴文化保护研究和传承发展条件。她拟出了东巴文化研究院改扩建规划,建议新建的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在功能布局上应主要具备以下几个部分:1、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珍藏部(由古籍遗产库、文物珍藏库、资料室等组成);2、研究工作部(由会议室、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室、车库等组成);3、东巴文化传承部(由教室、教研室、办公室等组成);4、国际东巴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由报告厅、会议室、会客室、开发部等组成);5、东巴文化展演部(由展示厅、演示厅等组成);6、东巴祭祀活动场(由祭天场、祭暑场、祭风场等组成)。
杨劲松代表将这两份建议连同其他建议,一起提交给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在会上就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慷慨陈辞。
2008年6月,杨劲松收到了国家文物局对《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的答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她提出的建议,就如何在现行体制下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进行了研究,已决定开展相关工作。她满心欢喜,以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而高兴。同年8月,杨劲松收到了文化部对《关于拯救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的建议》的答复。答复中对杨代表提出的通过改扩建东巴文化研究院,完善、扩充和增设相关功能;将建设资金纳入国家计划;加挂“东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牌子等建议如何进行办理作了说明。但此事在她心中并没有了结,她一直把改扩建东巴文化研究院的事记挂于心。
四
2009年春节,杨劲松一回到丽江,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东巴文化研究院进行调研,发现东巴文化研究院问题的解决速度较慢。节假日里,她特意拜访了该院院长赵世红、副院长李德静,还拜访了前任丽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清,同时也走访了当地老百姓。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是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了东巴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她去市长王君正家拜年,将这些问题向王市长作了反映,力促东巴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工作。
2009年2月10日,杨劲松向云南省分管领导高峰副省长写了一封信,随信附上了《关于拯救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的建议》及其文化部的答复。她在信中说,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巴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并着手做了大量工作。而丽江作为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十分困难;对世界记忆遗产的保护、对东巴文化的研究开发与传承,是丽江市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云南省及国家共同的责任;恳请省领导予以帮助,给东巴文化研究院改扩建、东巴古籍文献保护与研究争取适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杨劲松执拗拗的奔走和热辣辣的呼吁,得到了相关方面的积极回应和热情支持。2009年2月底,《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办公区改扩建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完成,其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杨劲松代表所提的建议,关于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内容依然浓墨重彩。她还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中广演播厅的直播现场,向网友和观众畅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话题。她披星戴月着纳西盛装,娓娓道来的仍然是东巴文化。话题进入到尾声,她满怀深情地唱起了一首歌:
玉龙雪山
我生命的源泉
远方儿女呼唤您
无尽的情怀暖心田
……… (2009.6.8)
通联:昆明市滇池路166号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邮编:650228 电话:1388831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