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36508
2010/3/17 22:32:37
恕我孤陋寡闻,因为直到昨天有个QQ好友发给我《妓女追悼会》,我才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我知道这是篇小说,但我还是感动了。
我完全不惊奇于网上的哗然,因为太多的人把这小说当新闻看了,听说梨花诗人赵丽华也是如此,还有感而发了《中国女人愚蠢至此》,可惜我无法在网上搜到该文,我不知道这位诗人是作何感想的,何以会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国女人定性为愚蠢,还“至此”,如果赵大诗人一发感慨,中国女人都聪明了,这真是国中大幸了。
闲话少说,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来探讨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把小说当新闻来看?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小说“太生活”了。
首先是妓女有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然不要扫黄了。现在你要找女人啊,美容院、桑拿洗浴中心、KTV歌舞厅、街头、宾馆还有网上,资源丰富,供应渠道广,老中青,不同肤色,不但出口,也早已经进口洋妞了。
其次,当官的荒淫腐败,借用手中权势,软硬兼施,对有求于已者,顺则包养,逆则强奸,更有人主动献身,以色贿之,均是司空见惯、江南刺史也不再会断肠的。有人因小说中写了对主人公“凌辱又欺骗、连个嫖客都不如的局长”而指责给公众传达的信息产生了“负面”作用,诚如此,贪官不要抓了,反贪局的编制也可取消了,重庆打黑该立即叫停,因为那些负面影响更大。(这种指责让我们很高兴地感到那些贪官污吏的外强中干。感谢网络,老百姓可以发出真正自由的声音,让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担些被曝光的惊,受点被人肉搜索的怕。)
最后,我们来说说那个结局,妓女很少能有幸福的未来,结局大多很悲惨,她们吃的是青春饭,老大嫁作商人妇也许是其最好的结局了。妓女因卖淫被害的案例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的,坊间也常流传有不同版本的此类新闻轶事。所以作者的这样安排也有着现实基础的。
《妓女追悼会》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小小说,它把西北乡村的贫困与教育的落后,以及官商腐败荒淫等社会现实写得入木三分。它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感动?妓女、官商的荒淫以及妓女的可悲结局,这一切都寻常无奇,不足以让人感动,让人感动的是主人公沦为妓女的崇高目的,从她的最初失身,到“卖一次淫,可以帮助一名失学儿童;当一回二奶,可以拯救一所希望小学”的行动,无一不使我们在与前者的反衬中,越加感到一种震撼我们心灵“出淤泥而不染”、纯洁至善的美。
恭喜你,读了《妓女追悼会》曾感动过的人,不管你是把它当小说还是新闻,你都是一个了解中国现实、关心现实、有着起码良知的人;对于那些把这当新闻读了,又大费周折去考证真相,最后为自己曾有的感动而后悔、并嚷嚷善良被忽悠的人,我得抱歉地告诉你,你的心已被带上自私和冷漠的桎梏。
希望你心我心,感动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