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10/1/7 15:46:54
南京东郊国际学校有一棵特殊的“圣诞树”。临近圣诞,树上挂出写着苏北农村孩子名字的圆形卡片。学生们从中挑出一些,然后回家筹备礼物。一个月后,苏北孩子们就会收到这份来自异国同龄人的新年祝福。
这样的交往源自一个悲伤的故事:2000年,4个来自江苏沭阳县的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窃,被发现后,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及其妻子、儿女。
在法庭上,普方家属见到了那4个刚成年不久的疑凶。他们想象凶手该是“很凶悍的人”,可实际上,“跟你在马路上碰到的普通人没有区别”。
就在那年11月,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慈善协会。募款用于帮助贫困孩子完成9年制义务教育。庭审中的一个细节触动了他们:4个青年都没受过良好教育,也没有正式工作。
西方宗教文化一直将追求和解与宽恕作为一个重要主题。然而翻开南京灭门案的国内版,我们读到的是“震惊全国”“绝不放过”“网民愤慨”……仔细想来,这些反映也正常,民众发出声讨,主要是想表达对凶行的不满。但用法律制裁罪犯是一回事,反省社会内部系统出的错误、从而修正它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我们把罪犯看做我们中的一员——至少,案发之前是——就会发现,凶手的家属也是受害者,他们也失去了至爱的亲人。甚至连凶手本身,也是由社会不公和愚昧结出的“恶果”。
对凶手的宽容意味着什么?在这些德国人看来,凶手家庭贫困、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致使他们铤而走险,沦为罪犯,社会是有责任的。
假如有一天,大部分民众都能够原谅并且为一个杀人犯祈祷,我们也就能原谅克扣工资的老板、合不来的同事、忘了买菜的老公……宽容,是一切和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