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啃书圈〗 → 晚安,月球漫步者
查看完整版本:晚安,月球漫步者
2010/1/7 15:07:12

听到杰克逊去世的消息到现在已经大半年了,起初我只是觉得震惊,但这大半年中,我每天都会关注和杰克逊相关的新闻,偶尔听一下他的经典歌曲,重温那些经典的MV片段,往日狂热的画面仿佛又再回来。
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头梗在我怀中,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彻底消化。奇怪的是,我已经遗忘他太久了。许多歌曲只能记起高潮部分,有的歌甚至也忘了……我到底在怀念什么。

2009年是感触“衰老”最多的一年。比起从前,我成熟稳重一些了。我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我在生活中率性而为、甚至有些猖狂地顶撞上级的时候,经常想:原来这就是没在怕任何人的滋味。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无所谓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失落。
我说不上为什么。我现在的心很乱。有时,我觉得自己根本还在青春期,根本还狂得一塌糊涂,怎么突然就变成要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的人了呢?有时,我又无比感谢这个年纪。好像在这个年纪,做什么、想什么,都不会有人说你半点不是。人们只会说,她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而不是说,她只是个孩子。

我无法完全说清这些思考和杰克逊的死有什么关系。但如今在我头脑里的一团乱麻就是这些。我甚至也很久都没有写一篇正常的、有头有尾的博客了。坦白讲这几个月来我活得特别虚无,经常觉得生活缺乏真正的意义,经常觉得城市是一连串人造符号……每个城市都想变成另一个纽约或者伦敦,但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地球根本承载不了。这是个空虚、狂妄的梦想。

我跟杰克逊有共同之处,他想回到童年,而我想回到宋朝。我想像一头动物那样活着,带一点人性。我想早上5点起床,晚上8点睡觉,跟着太阳的东升西落生存,不需要钟表更不要打卡机。我会辨别方向,也许有灵敏的嗅觉和耳朵,因为有时候我要打野兔吃。然后我和喜欢的人交配,缔结,生孩子……像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一样,繁衍是我生存的根本目的,而不是工作、娱乐、或者发展高科技。
人类已经自大到创造反物质以期窥探创世纪的秘密。这是一种僭越。
我觉得世间一定有一个造物主,这一点我深深相信,但我不知道他是谁,在哪里。这一点我既不想知道也不能知道。

宗教是很美好的事物,讨厌的是自作聪明的人类。我周围的基督教徒都说他们掌握的不叫宗教、叫真理——他们自大而自信地觉得自己崇拜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神,别的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崇拜的都是邪神。
我很惊叹这些基督徒在号称自己宽容博爱的同时,竟然对别人的宗教信仰如此不尊重。而且我奇怪的是,既然宗教本就是建立在人对科学无法解释的未知的体验上,一个凡胎肉身是凭哪一点僭越“先知”的体验,称其为假呢?

我有时感到孤独,通常在下班的时候,或者一个人的时候。但我并不想花时间在人际交往上。偶尔跟朋友出去吃饭聊天,总觉得无趣,感觉讲话的并不是真的我,那些话都是迫于尴尬讲出来的,留在那儿也是迫于无奈。有时候我在约会前几个小时爽约,有时候一到约会地点我就想走。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人际交往令我沮丧,这些日子(大概2005年起),我很少在人际中得到真正的共鸣。有时,我甚至服从世俗的习惯去“八卦”是非,因为这样能结交朋友、取得一些人的信任。但我在心底嘲笑他们和我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我非常想皈依一种宗教。事态也许正在朝可怕的一面发展,当然这可能是我的疑心病——这也是坏事态的一种。结果杰克逊之死让我突然发现基督徒的可笑。一天我们在选题会上谈到杰克逊的死,我觉得很难过,但尽量没有表现出来。我说,我觉得天才是上帝创造给世间的……(我想不出什么词语,礼物也不合适),如果天才不以这种方式死去,而是老死,也许留给世间的回味没那么大。旁边的一个基督徒说:他(杰克逊)是被诅咒了。
他是被诅咒了。他们是被诅咒了。这些话何等熟悉,我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也听过。总之,这些不幸夭亡的人都是被撒旦诅咒了,或者属灵有问题……我无意不尊重基督徒的信仰,但是旁人也该有不信仰的自由,这种偏激的语言顿时令人产生反感,一种厌恶的感觉、排斥的感觉——我当时就想,我一定不能加入他们,我不能容许自己成为这样武断自私的人。

但这依旧不能减轻我的孤独感。其实人就是因为理智才痛苦,率性的痛苦是不负责任的,那根本不叫痛……我经常有一种无力感,经常有一种想做动物而不能的虚无感,经常有我为什么要工作的感觉,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自己还要做这么多年人,在城市里生活这么多年,这很难捱。
于是下午我就给朋友打电话,邀他们出来吃饭。其实我压根不想见任何人。

我看上去健健康康的,很少请病假,不过就常常失眠,出差外地的话更睡不好。在心理学上这叫神经官能症和时差症。这都是现代病。现代病很无耻,因为这是人失去动物性、和自然割裂关联之后得的病,但我们毕竟是血肉之躯,这一点谁也不能反驳。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明,社会,国家……很难讲这些是不是好东西,我觉得如果单从我个人来看,我更愿意做一只猴子,傻傻地活短短的一生,对自然的意义比做人好得多。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