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基金圈〗 → 赚钱才是硬道理
查看完整版本:赚钱才是硬道理
2009/11/30 16:01:25
    做这个的起因只是惊闻一句无心之语。

  几周前和一个聊天,这位仁兄投身基金业已经数年,目前不仅名下管理着两只基金同时也算是公司的管理层成员之一,可谓是业内资深人士。正是这位业内资深人士在聊过美国经济等洋话题之后,突然对我感慨:“无论如何,国内公司发行的我都不会买,那些基金经理最多英语说的比我流利一点,把钱交给他们还不如直接购买海外市场的产品。”

  我无意冒犯奋战在QDII战线上的专业人士。不过,作为最熟悉业内情况的那位仁兄如此不信任同行自然有其一番道理。

  QDII诞生已逾两年,不可否认,在2007年推出这类投资A股以外市场的产品,多少起到了疏解当年基民、股民追涨A股的急迫之情,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希望借此达到平衡资本的目的。

  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投资者教育以及“长期投资”概念的洗脑,在多数基民看来,“赚钱”才是硬道理。环顾市场上已有的QDII,暂且不提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中招雷曼破产清算,时至今日市场上全部9只QDII中累计超过1元的仅有3只,国内最早一批QDII则全军覆没在1元线以下。

  这就难怪QDII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究竟有多少基民因投资QDII而亏钱,他们的损失是多少,并没有基金公司过。

  同时,业绩并不闪亮的一些QDII管理者,与境外投资顾问甚至外方股东的不和谐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解聘、更换境外投资顾问先后在业内上演。忙着内斗或是外斗的基金公司真该扪心自问:“真的把投资者利益摆在了第一位吗?”

  为求更了解这个,除对已发行QDII的国内基金公司逐一采访之外,我和多家活跃在国内的境外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的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进行了交流。其中一家境外百年老店麾下的董事总经理不愿具名接受采访,却耐心地答疑解惑。对于中外双方存在的差异,他没有武断地认为外方的经验一定正确,他说:“哪一方的观念和行为更成功,现在并不知道,只有等待时间来验证。”

  时间也可能变成一个借口,例如“生不逢时”成为了QDII战绩不佳的解释之一,就算这是某些QDII净值只有几毛钱的罪魁祸首,谁来为不合时宜的发行负责呢?监管层是否应该提前进行风险预警?基金公司对市场前景是否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并告知投资者?最无辜的仍然是基民。

  开头说起的那位仁兄则讲述了不屑于QDII的原因:“几个人坐在国内办公室,就靠电脑和电话决定几十亿美元投什么公司,这样就能做投资也太简单了吧?”

  然而,这种几个基金经理单枪匹马的QDII管理模式在业内似乎也吃得开。

  其实,基民不会计较基金公司聘了多少人,缴纳管理费比例和公司员工数并无直接关系。而且基民通常也无从知晓详细信息,在采访过程中,就有基金公司以“信息保密”为由拒绝提供投研团队规模。

  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既然在同一水平,那么成本投入上有何理由相差甚远呢?假如公司在人才储备、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就可以考虑开发相对简单甚至被动型的QDII产品,以减少投研实力不足可能造成的投资风险。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4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