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游资又惦记上了低碳概念,因为奥巴马所热衷的低碳经济很可能会成为此番访华的一个重点议题。不仅如此,就连奥巴马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智能电网主题,也成为炒作乃至进行战略布局的对象。
股市往往是市场情绪的晴雨表。耐人寻味的是,自从奥巴马上任后,A股便出现了一种"奥巴马效应"。无论是他所提倡的,还是他所反对的,都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股市有所反映。
A股市场屡现"奥巴马效应"
以近期为例。在奥巴马政府通过轮胎特保案前后,几只轮胎股炒得是惊天动地,而此前,这几只很少有如此亮眼的表现。在奥巴马政府宣布实行甲型流感全国紧急状态后,中国的甲流概念股更是逆市大涨,反映出强烈的信息互动。
随着奥巴马访华日期临近,迪士尼概念股也出现飙升。尽管有关方面澄清迪士尼在上海建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无关,但市场却并不理会,就算是"朦胧美"也照炒不误。更何况,11月初迪士尼也确实有官方消息出来,证实将落户上海,而游资总会走在消息前面。
进入11月,游资又惦记上了低碳概念,因为奥巴马所热衷的低碳经济很可能会成为此番访华的一个重点议题。不仅如此,低碳概念还有着年底哥本哈根大会带来的全球性低碳经济机遇的心理预期,同时,中国政府在年内有望出台新兴整体性的战略规划,也使得年内低碳概念股具有了走强的"底气",或者说号召力。
不仅如此,就连奥巴马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智能电网主题,也成为主力炒作乃至进行战略布局的对象。现实的情况是,美国和中国都依赖陈旧、分散和低效的输电网,因而均可从、开发和采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中受益,这种发展潜力为市场所看重。
负面的问题,甚至也会成为市场炒作的由头。鉴于美国低迷的就业状况及改变贸易逆差的国内呼声,奥巴马政府将很可能继续对人民币施加压力,这竟然也成了市场拉高地产等的噱头。
机会与风险并存
通过股市的迷云,我们可以发现两条重要的线索。一是奥巴马重点与中国谈的项目,被市场视为巨大的投资机遇,因而也便具有了炒作的理由。事实上,股市投资很多时候就是兜售预期。二是奥巴马重点关注的智能电网、环保项目,被视为可能带动美国经济上行的基础和动力,这关系到美国经济复苏的激活点问题,因而尤其吸引市场关注。这一切,也正说明了中美关系的进步,说明了人们对奥巴马访华并进而推高中美关系的期待。
不过风险也同时存在。股市中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大家都大肆议论的事情,往往可能成为强弩之末。也就是说,类似像"奥巴马概念"这样的"机会",只有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或者将信将疑时,才真的可能是机会。这就需要投资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比其他人早一步知道哪些事情可能会引发"心理共振",乃至引起资金追逐。
这也是那些成功的交易者总是胸有成竹的原因所在。在其他一些人为错过的机会而捶胸顿足之际,这些人却自信市场会提供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机会,而他们也能够识别并且利用这些机会。就像奥巴马效应一样,它不会只"发作"一次。
对于生活中的成功人士来说,情形也大致如此。不同于经常沉浸在懊悔中的人,这些最终成为成功人士的人,始终相信生活能够提供给他们大量的机会,且他们也有能力发现并把握这些机会。对他们来说,问题仅仅在于他们应该如何选择这些机遇。
努力成为时事观察家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事实上,有些投资者还是非常勤奋,每天花在资讯上的时间也不少,但却并不见效,甚至还有负面作用,那就是面对大量的资讯无所适从,或者偏听偏信。这也恰恰说明投资要想取得成功不是简简单单的,需要做很多的功课,需要持续地做功课,更需要做有效的功课。
就此而言,努力成为时事观察家至少是半个时事观察家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在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而为了从中找寻出类似奥巴马概念这样的机会,就需要拿出时间,持续地跟踪,并且努力提高自己对形势的判断力。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不妨系统地研究一些问题,或者至少多关注一些比较靠谱的专家意见,也等于是给自己请了个"外脑"。如此,类似"奥巴马效应"这样的机会就很可能不再只是别人的盛宴了。(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美国所专家,国际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