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36508
2009/7/20 20:30:41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的石伟先生约笔者想谈一谈,愿意把他这两年感情的遭遇倾诉一番。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在一家临街的小咖啡馆里见面了。因为是下午,这里客人并不多,当时正放着一曲说不上名字的钢琴曲,让这小小的咖啡馆显得格外静谧而极富异国情调。我们在临窗的位置坐下,点上一支烟之后,石先生开始了他的诉说……
<DIV Align=center>红粉知己PK幸福家庭——
亲情和欲望的抉择
文/薛明辉</DIV>
35岁的石伟有着坎坷的经历,他出生在豫南一个小县的农村,家里很穷,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石伟学习很刻苦,18岁那年考上了大学,在乡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曾经一度被当地年轻人视为榜样。三年的大学生涯结束后,石伟又如愿以偿地分到了省会城市郑州,供职于省直某单位。
按理说,一个农家孩子走到这一步该满足了。可石伟仔细审视了自己的情况,家里父母多病,还有两个弟弟,大弟弟高中毕业就在家务农,并不是弟弟不愿意上学,而是家里根本供不起两个大学生……想到这些,石伟觉得在就这样呆在机关拿那些撑不死也饿不着的工资,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无疑是消磨青春。两年后,石伟毅然辞去了那让多少人羡慕的岗位,把自己的档案资料一提,就直奔商海了。
商海拼杀
石伟写得一手好字,从小到大,他除了功课之外,就是热爱书法、热爱艺术,几乎每天都要抹上几笔。到郑州之后,他还专门拜在某书法家的门下,这下更是如虎添翼,连续几年,他的书法作品都入选了中国书协的展览,还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这也是他引以为豪的一方面。
石伟先是到郑州一家食品公司应聘,因为他是大学生,还写一手好字,几乎没什么疑义,就被留在这家公司。到公司后,石伟从最基层的推销员做起,工作很简单,就是把这个公司生产的小食品推销出去。
于是,石伟这个曾经被大家看好的年轻人,暂时放弃了身上的“书法家”、“大学生”的光环,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从头开始干了起来。但对于刚进入社会的他来说,做推销谈何容易?当时的小食品市场已经饱和,国内的几个著名品牌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他们公司的产品很难推销出去。石伟先是被分在豫南做推销,就是在他老家那里。他常常是拿着样品,一个店不行,马上又进另一个店,那些小店的老板对他很不客气,有的是明说不要,有的则是一句话“滚出去!”……
委屈的泪水在他的眼睛里打转,戴着眼镜的他感到家乡的人却是这么陌生。但他却从没有气馁,而是陪着笑脸继续做自己的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石伟后来发展到主动为客户打扫卫生,客户门前的责任区他也清扫,甚至客户密集的地方,他一大早就把整条街扫得干干净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石伟的努力下,许多客户被他的赤诚所感动,客户也逐渐开始经营他的产品了。半年下来,他们的品牌就占领了当地市场,石伟也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这家公司,仅仅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石伟从最低层的推销员做到了公司高层主管。这时,郑州的又一家大型食品公司找到了他,愿意以高薪请石伟出任他们的大区经理。对于出身贫寒的他来说,对方说出的价目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他思索再三,就要辞职。但公司的负责人不同意放走他,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公司的商业秘密。石伟对老公司的负责人说:“谢谢公司的栽培,我保证今后绝对不会做同类产品的销售了,如果再做,你们可以起诉我!”公司负责人见他去意已决,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市场,无奈之下就放行了。于是,很快石伟就到新公司上班了。
新公司的老总也是一个年轻人,对石伟非常欣赏,没有急着让石伟熟悉工作,而是出资让他到清华大学去进修了4个月MBA课程。新公司是做冷冻食品的,石伟看老总对自己这么器重,就使出浑身解数,把学到的知识都用在了经营管理上,半年多的时间,就成功地为公司办了几件大事,老总越发地赏识他了,除了工资以外,到年终也不忘奖励他一个大红包。
钱虽然挣的多了,可石伟花的也多。父母先后有病住院、做手术,都是他出的钱;为了补偿对大弟弟的歉疚,他为弟弟在老家盖了一套新房,还张罗着为弟弟办了婚事,最后还买了辆汽车让弟弟跑运输,还把小弟弟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包了起来。这样以来,他的钱花的也就差不多了。朋友知道这件事,有的笑他傻,有的伸出了大拇哥,石伟总是笑笑:“千金散尽还复来,哈哈……”一幅很豪爽的样子。
时光进入了新世纪,年轻的石伟已经在郑州买了令朋友们眼红的房子,同年,石伟和当年的大学校友刘萍结了婚。
刘萍在省直某机关上班,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式。在学校时,她就看上了石伟的踏实好学,并且一直相信石伟会有出息的。虽然刘萍的话不多,却对丈夫的事业和爱好绝对支持。在她的精心伺候下,石伟衣着越发讲究起来,脸色也越发红润了。第二年,他们添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起名叫“佳佳”,大家都说他们真是幸福的一家。
但让石伟唯一感到不太满意的是,妻子没一点艺术细胞,往往自己创作出满意的书法作品时,想让妻子分享,妻子却是一脸茫然。石伟总是奚落妻子说:“你的艺术细胞都坏死了,但愿不要影响到我们的佳佳啊!”妻子也总是笑笑,也不说什么。
遭遇知音
2003年年底,石伟所在的公司招聘员工,招工的任务落在了石伟的身上。石伟出了试题与众不同,与企业有关方面的题不多,大部分内容是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石伟想通过这些了解参加招聘者的文化修养。其中一道题是“请凭着你的印象默写一首宋诗”,看似很简单的题,但很多人却答不上来。很多人说我从小学的都是唐诗宋词,没听说过什么宋诗……但其中一个人答的很好,默写了一首苏东坡的诗,娟秀的小楷一丝不苟,在这些卷子里算是鹤立鸡群了,石伟记下了这个人的名字“王萌萌”。
面试的时候,石伟见到了王萌萌。20岁的王萌萌是个文文静静的小女生,石伟从她档案里知道她是信阳人,在大学学的是工艺美术,毕业后没有分配到什么好的工作,现在就在郑州打工。石伟提了几个问题,王萌萌略一思索便侃侃而谈,使得石伟吃惊不小,这小女生的艺术修养可以啊!尽管石伟给王萌萌打的分很高,但因为这次招聘的是推销员,石伟的票只有一票,太文静的王萌萌最终还是没有被录用。
等到看榜的那天,王萌萌来到石伟的办公室,和石伟谈起自己的艺术认识和人生观,对自己的落榜竟是毫不在意。石伟向王萌萌展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王萌萌点评的煞有介事,石伟不禁暗自佩服,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王萌萌很认真地说自己是个另类,找个工作只是活命的需要,真正自己的追求是艺术……二人越聊越投机,中午石伟还请这个自称“另类”的女孩子共进午餐,最后,二人还互相留了手机和QQ号码。
这场遭遇还真让石伟激动了几天。激动归激动,石伟倒也没往其他方面想,因为工作实在是太忙了,那个叫王萌萌的女孩慢慢被石伟淡忘了。
第二年年初,石伟被公司委派到上海任分公司经理。石伟告别了妻子和心爱的女儿,踌躇满志地上任了。在上海,石伟做的很好,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许多新客户,一时间,上海的各大卖场里,都陈列着他们公司的产品。
虽然外人看来很风光,但石伟自己心里却很苦恼。他天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联系客户,请客户吃饭,陪客户休闲,公司里每年给他的业务费用是50多万,那段日子,用石伟自己的话说是天天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但令他苦恼的是,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每天一早出门,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半夜了,自己心爱的书法艺术,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2004年夏天的一天,石伟突然接到王萌萌发过来的一条问候信息。石伟用电话回了过去,向王萌萌说了自己的近况和苦恼,王萌萌很同情他,并向石伟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他们俩这个电话差不多打了一个小时,挂了电话后,石伟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当天晚上,两人又在QQ上聊了起来,王萌萌用视频向石伟展示了自己的美术作品,石伟非常欣赏这个卓尔不群的女孩子的艺术造诣。王萌萌过的很不得意,现在郑州一家快餐店打工,倔强的她却从不屈服命运,业余时间把精力都用在了艺术上,相信自己总有出人头地的时候。俩人惺惺怜惺惺,越聊越投机,竟然整整聊了一个晚上,直到到东方泛出了鱼肚白……
就这样,从夏天到秋天,然后又到冬天,石伟和王萌萌保持着电话、短信和QQ的联系,两人都把对方看作好朋友,无所不谈,从吴道之到王羲之,从伦勃朗到毕加索、塞尚,从书法的帖学到碑学,从学院派到现代派,两人的话题总是那么丰富,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
石伟感到世界上只有这个女孩子才是真正的理解自己,自己以前的30多年算是白过了。也许是这种知音的力量,石伟天天处于很开心的状态,工作却丝毫没有含糊,销售业绩一路攀升。只是妻子来电话的时候,他才感到生活的真实。一晃,女儿都咿呀学语了,都会在电话里叫“爸爸”了,这时石伟才会想起自己为人夫、为人父的角色来。
进入腊月,石伟越发地忙了。因为公司里的冷冻食品销售旺季是春节前后,越是过节,他越是很忙。回家过春节,对于他这个分公司经理来说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三那天,石伟接到了王萌萌的电话,王萌萌让石伟到火车站接他。石伟愣了一下,马上反应就开上自己的汽车就直奔火车站去了。
石伟见到王萌萌,一时竟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还是王萌萌大方地伸出手和他握手,石伟才晃过神来。原来,王萌萌的快餐店已经放假,她要给石伟一个惊喜,所以就坐火车来杭州看望石伟来了。
石伟为王萌萌安排了宾馆,并向王萌萌说明了自己的情况,现在是销售旺季,他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陪她,并连声说对不起。王萌萌笑了笑,说石伟太客气,见外了,自己没什么事情,就是看望石大哥,愿意看看石大哥是怎么工作的。石伟连忙说好,谢谢小妹的理解!
第二天,王萌萌就到石伟住处,为石伟打扫卫生洗衣服,晚上甚至为石伟做了顿正宗的羊肉烩面,忙碌了一天的石伟吃的满面流热汗,只叫:“得劲、得劲”!饭后,石伟关闭了电话,两人开始了长谈。该发生的终是要发生的,当天晚上,王萌萌没有回宾馆……
接下来的几天,娇小的王萌萌陪伴在石伟的左右,和石伟一起在商海奔波,一直忙到除夕的鞭炮响起。除夕晚上,两人凑在一起包了顿饺子,那天晚上,石伟哭了,说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王萌萌也跟着哭了,两人哭着抱在了一起……
挽救婚姻
整个2005年的春节,石伟都是和王萌萌在一起度过的。石伟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光,脸上仍然是一种幸福感。到了王萌萌要回郑州上班的时候,两人依依不舍,真有一种生离死别的味道。石伟向王萌萌保证,他尽快回郑州离婚,处理好自己的一切,他和王萌萌今生要厮守在一起。王萌萌对他说,我相信你,石伟哥,我等着你。
王萌萌走后,石伟考虑怎样向刘萍开这个口,怎样说这件事情。就在这时,一个姓陈的广州老板来见石伟,请石伟到他们企业去做事,准备用高薪把石伟挖走。这个陈老板做的是家族企业,产品是速冻鱼丸之类的小食品,在沿海地带颇有影响。陈的弟兄三人都是渔民出身,三人的学历加起来也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早几年靠着党的富民政策起家,属于那种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企业越做越大,可是管理也是越来越混乱,他们兄弟三人考虑再三,决定请石伟过去为他们打点企业。石伟没有当场答应他,只是说要考虑一下,让广州老板过些天再过来。看到没有什么希望,陈老板悻悻地走了。
过了一周,陈老板又来了,口气比上次更加诚恳。石伟对他说,我在这里年薪是24万,加上分红,最少可以拿到30万,你可以让我拿到多少?陈老板看有希望,就高兴地说,石先生,我最低保证你年薪可以拿到36万,加上分红,大概让你拿到50万吧。要是愿意的话,我们马上可以签协议。石伟犹豫了一下,说他要回到郑州把公司和家里的事情处理完毕,然后就可以签协议了。陈老板大喜过望,当场拿出5万元放在石伟的桌子上,说是一点小意思,他在这里等候石先生的好消息。
当天下午,石伟坐飞机回到了郑州。回到家里,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晚上,女儿从外婆家回来了,石伟才敷衍着逗女儿说了两句话,女儿咯咯地笑了,这个家里才算有一些温暖。休息的时候,石伟一头扎进了书房,对妻子说自己累了,想单独呆一晚上。妻子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哄着女儿睡了。
第二天一早,石伟去了公司。公司老总去美国考察设备去了,大概要一个月才能回来,石伟找到主抓人事的副总经理,把昨天晚上写的辞职报告交了上去,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公司。
下午,他约了王萌萌在一家宾馆见面,简要地说明了情况,说自己辞职要干大事,要王萌萌等他……分别的时候,王萌萌说,石伟哥,我给你一年的时间,你要是离不了,我们就永远不要再见面了,我们彼此都只活在对方的记忆中。石伟握着王萌萌的手,使劲点了点头……
晚上回到家,妻子做好了饭在等他。他却一声不吭地回书房了。刘萍以为他生意上不顺手,也没多说什么。
第二天,石伟向刘萍摊牌了。石伟也不说为什么,只是说二人感情已经走到头了,没必要再过下去了,想同刘萍协议离婚。刘萍听到这个消息,泪无声地落了下来,她说,石伟,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年,最艰苦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好了,却怎么留不住你了?石伟无奈地摆摆手说,是我对不起你们娘儿俩,好了,条件你说吧。俩人的声音吵醒了正在睡觉的女儿,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哇哇”地哭了起来。石伟压低了嗓音,对刘萍说,他愿意净身出户,房子和存款都归刘萍,自己只图一个自由身……刘萍抱着孩子,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后来,双方的家长都到了。石伟年迈的母亲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暴躁的父亲则是要用大耳光扇他。岳母和妻子、女儿一起掉泪,岳父是退休干部,只是一个劲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石伟掐灭手中的烟头,气急败坏地拉开门朝外面走去,身后传来女儿大哭的声音。
经过双方家长几天的劝说,在亲情的压力下,石伟暂时和刘萍妥协了。眼见解决不了问题,石伟就又离开了郑州,直接奔赴陈老板的企业了。
在广州,石伟和陈老板签定了合同,准备大干一场,再挣一笔钱,风风光光地王萌萌结婚。陈老板任命石伟为企业的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可真正干了起来,石伟却傻了眼。原来这家家族型企业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全部是老板的直系亲属,三兄弟的妻子都搅和在企业里,互相提防,惟恐自己吃了亏。对于石伟这个外人,他们根本就没放在眼里。石伟做的策划、提出的整改方案包括营销计划,到头来只是停留在书面阶段。石伟找陈老板说了几次,陈老板倒是很客气,解释说慢慢会好起来的。如此这样几次下来,石伟也不好意思再找陈老板,只是他这个总经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石伟硬着头皮在陈家干了3个多月,这些日子里,他真的有点后悔了,听说前面公司的老总扬言要起诉他,说他透露了商业机密;王萌萌在电话里让他注意时间,距离年底没多长时间了;倒是女儿佳佳的电话让他有一种亲切感,让他有一种歉意……
最后,石伟向陈老板说明自己的境况,准备退出食品界,他感到疲惫了。陈老板也没说什么,马上就清算了他的工资,并说这里永远欢迎石先生来加盟。石伟摇了摇头,苦笑着对陈老板说,你这里根本不需要总经理,需要的是一个奴才……
身心俱惫的石伟重新回到了郑州,当他打开门时,女儿跳着抱住了他,悄悄地在他耳朵旁边说,爸爸,你这次回来,不会再走了吧?刹那间,石伟泪流满面,哽咽着说,爸爸再也不离开你们了……
那段事情过去了的很长一段时间,石伟天天就躲在家里,写字看书,只和女儿很谈的来,爷俩有说有笑的,小家庭才会显现出一些生机。一晃2005年就要过去了,在圣诞节那天,石伟接到了王萌萌的电话,这个有个性女孩说到做到,真的要玩一个人间蒸发游戏,让石伟永远也见不到她。果然从此以后,石伟再打电话已经对方是空号,QQ上再也难觅她的身影,发个电子邮件,却提示地址错误,石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当妻子和女儿出去了,他一个人就开始掉起了眼泪……
尾声
经过这场感情的裂变,石伟闭门谢客,专心在家写字看书。到了2006年,石伟的心情已经平静了许多,只是有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他会想到王萌萌,想她也许有一天会看到这些作品吧……就在这一年,他的书法作品又一次次的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赛事中入选、获奖,也带动了一些当地的年轻人,被舆论界誉为“石伟现象”。石伟也因此被调到某专业书画院,成了专业的书法家。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石伟显得格外的冷静,他说,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首先要感谢他的爱人宽博的胸怀和无私的支持,感谢女儿带给他的动力,感谢一些艺术上带给他灵感的朋友,感谢生活带给他的磨难……
电视上播放这个镜头的时候,在他的家里,他女儿石佳佳指着电视大叫“爸爸、爸爸”,刘萍在一旁高兴地流下幸福的泪水。
结束了和石伟先生的交谈,夜幕已经降临了。在此期间,石伟已经接了家里的两个电话,他歉意地对笔者解释,本来想请我吃顿便饭,可他事先没有请假,只好改天了。我们握手之后,他搭乘一辆出租车很快就消失在城市的夜幕之中……
(本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