娼 妓 桥
在门头沟东南山脚下,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叫岢箩坨,我不知名子的出处,反正听起来就有些绕嘴。26年前我曾来过一次,那时的村子贫穷落后,狭窄的土路,破旧的民房,杂乱的街巷,光秃秃的山脊,总之并未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以至于早已将它忘记。
最近随朋友再次来此,竟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打动,翠绿的西峰山下,座座别墅隐现于茂密的林中,木制长廊,小桥流水,飞舞的山鹊,醒目的方亭,蜿蜒的小路,宛如江南园林再现,令人耳目一新,一打听才知道这便是在我心目中早已消失了的岢箩坨。我不禁感叹,这20几年的变化太大了。
我信步穿梭于街巷之中,领略这现代乡村新的景色,一座破旧的拱型石桥引起了我的注意,桥不宽,约3米左右,长约7—8米的样子,石板、石栏,桥的一端已被破坏,代之的是几级水泥台阶。桥栏向外倾斜,一端已经丢失,只剩光秃秃的桥面,整座桥坐落在平整的土地上。桥的左右两侧本应是河道的地方却是两座民房。这显然是一座古桥,长期以来未得到保护而遭到人为破坏,虽然破旧不堪但得以保存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它究竟建于何时,何人所建,为何建于这村落之中,我百思不得其解。
朋友告诉我,这桥叫《娼妓桥》,这更令我疑惑,因为这名子实在不雅,莫非有什么典故。于是朋友细细道来,这里三面环山,每逢夏季,雨水顺山而下,汇聚于山脚,汹涌地向东流去,久而久之便冲出一条天然河道。然而这里又是内蒙、山西等地进京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成批的马帮、驼队川流不息。不知那是哪一年,暴雨连绵不断,直下的天昏地暗,水患成灾,奔腾的山洪夹杂着山石沿河道咆哮着汹涌地狂泻,令人望而却步。大批的马帮被堵在山中,闷热的天气,肮脏的环境,饥饿与疾病交织在一起迅速蔓延,然而在那个封建的年代,朝廷、官府哪管百姓死活,一场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此事迅速在京城传开,据说京城妓女自发组织捐款修建了这座石桥。桥没有名字,当地人习惯地叫它《娼妓桥》。
解放了,当地政府治理水患,根据地势将洪水绕过村庄引入永定河中,天然河道被填平了,而这座桥却被留在了村子中央。
这是否真实我无从考证,但妓女们的义举却令我肃然起敬。生在新社会的我历来对妓女感到厌恶,同时也对她们的身世处境感到一丝怜悯。那时的妓女出身卑微,由于家庭贫困,无奈的父母将其转手送出期盼能找到一个家境较好的人家。可他们哪里知道正是他们亲手将女儿送入虎口,这些四、五岁的孩子几经转手最终被卖到妓院。她们不知命运,无从反抗,任人宰割欺辱。成年后既成为老鸨赚钱的工具,从事着一笔笔肮脏的交易。
面对着娼妓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们是无辜的,她们原本是善良的,这《娼妓桥》既是她们美好心灵的佐证。
感慨之余,赋诗一首,以释情怀:西峰山青翠,漫步石桥醉,惊叹红尘女,义举省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