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啃书圈〗 → 爱书成痴
查看完整版本:爱书成痴
2009/6/1 22:15:24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新奇的事物和“玩好”也层出不穷,对于正处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可谓十足的诱惑。然而诱惑归诱惑,怎奈本人却并不为所动,一心一意的保守着自己专一的心情和意趣。看标题的朋友可能要说,你是在自我吹嘘和标榜,把自已往“高雅”堆里划拉呀!其实雅与不雅还真不好说,爱书之论,我却更多的注重在“趣”上!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学富五车”……我自思根本没有那样好的才华。对于读书的爱好,也完全是评着自己的好恶行事,自认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类及哲学思想类的读物,尚还不能触及,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上学时也不喜欢数、理、化等知识的灌输,对于此类书同样是一看就头疼。而对于自己喜欢的那一类读物,除了可以获取到知识之外,也为不断增加的兴趣需要提供了很好的温床。当然,“爱”也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因为爱它的内容,才会积极的把它们很好的保存、收藏。在平时当作宝贝一般轻易不愿示人,可内心中却又时不时的想要拿出来炫耀一下子。在两难的境界中则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翻弄来摆弄去的,就像一个吝啬的守财奴似的抚摸着“贵重”的宝贝,眉开眼笑,自得其乐。
    在少年时期自己喜欢收藏连环画,成批成批贪婪的往回买,当别的孩子在央求父母买吃买喝的时候,我却一直在捧着几本连环画不肯撒手。等拿到家之后,便会如饥似渴地一口气看完,然后就会找出家里最最精致的纸盒把它们盛放起来,并且还会“束之高阁”!其原因就是害怕别人会来借看。只有当自己或几个关键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时,才肯爬高上低的拿出来“欣赏”,并且还会时不时的叮嘱朋友们别弄折页了,别弄脏了……所以那个时候我的连环画一直能够保持“八成新”以上。相对于现在连环画在收藏市场的火热程度来看,我那些堪称精品的几百本家底,也可以说是一笔相当丰厚的“物质财产”了吧?然而世事变迁,诸事难料!到现在为止却因种种原因而所剩无几了……哎!只得感叹:年少时,只有藏书的意识,却少了保守的水平!失之如流水,今生是再也无法挽回了……
    青年时期,****洋溢!对书的渴望有增无减,“海外文摘”、“当代青年”、“故事会”、“读者文摘”、“女友”……林林总总的,基本上都集中在杂志刊物的阅读购买上。这样年年、月月、期期积累下来,却又只能选择隐蔽的地方存放,根本不敢明目张胆的放在表面的橱柜里,因为古代有位可恶的名人曾经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后代许多人就奉行了这个读书的宗旨,那借书的脸皮之厚,远非城墙可比,拿去看不还不算,有的甚至替你向外四处传阅。对于已经开始接触社会的青年人来说,需要考虑到许多关于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也不再会象少年时期那样“三香两臭”的,说反脸就反脸,所以自己也只能有苦难言,打落门牙往肚里咽了……针对于爱书的流失可以折磨的自己几个晚上睡不好觉,有时候一本书执拗的向对方索要的多了,对方会恼火的甩过一句:“看你那小气样,不就一本烂书吗……”在许多人眼里我倒成了个“冥顽不灵, 食古不化 ”的异类。于是惹不起借书的各位爷们,咱还躲不起吗?反过来我倒象个作贼的似的,上街买本书,也不敢正大光明的翻看了,赶紧藏进书包里,还要四处瞅瞅有没有盯梢的,生怕谁忽然间蹦出来,冒出一句:“嗨!看完了,借我看看呀……”
    记得当时购买的书籍,我害怕翻看时损坏扉页,都在书的封面四周用最好的透明胶布,小心翼翼地贴上一整圈,爱如珍宝一般。一个人闲瑕时,就会打开重温一番精美的文章;用手轻轻抚弄一番书的封面;甚至把鼻子凑过去仔细的再闻上一闻书籍散发出来的油墨香味……
    同一时期除了杂志之外,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我也读了一些“言情”、“武侠”、以及各种“名家文集”之类的书,对于这些同样是只要一看上就必须买到手才行,那种对于书而言的贪欲,就是来的那样的强烈……那个时候因为经济力量的不允许,常常要在书目的先后以及版本的优劣之间痛苦的决择着!摸摸这版,看看那本,心中着实的翻腾着……对于那此好不容易才能到手的书,更是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装裱”一番。记得当时最迷的就是金庸先生的著作,人们往往会吃到了好吃的蛋,就想要仔细看看这只“鸡”,于是我四处发掘一些关于金庸事迹的文章及一些评论来看,各种“考证”“解释”“研究”之类的东西一骨脑的收归家中,把门一关便如痴如醉的钻研起来!
    随着时间发展,年龄及阅历的增加,对于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再看自己才发现自已是多么的渺小,“学海无漄”啊!于是自已的涉猎面越来越广、天文、星相、医卜、历史、地理、人文……如在翰海星河中遨游一般。一本本如饥似渴的渴望,一篇篇梦寐以求的求索,辗转奔波于各大书店,不知疲倦的四处寻找,把自己精心挑选的好东西尽其所有的囊括到家中。
    当然在读书、购书、藏书的过程中也遭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买书”和现在收藏界专用词汇“淘宝”“捡漏”等也有相似之处,在一个不起眼的书摊,你可能无意间会遇到自己尽乎“茶饭不思”都想要得到的好书,这就完全取决于你的“眼缘”和“巧遇”了。不过我买书却异别于“社会收藏之风”。首先,破旧的老书不买;其次,字迹刻版不清的不要。我甄别的条件是:版本简洁自然;内容充实健全;装订牢固不散。在可以满足我关于知识获取的同时,也必须满足我审美上的认知才行。我最深恶痛绝的就是遭遇到“盗版书”!本来就囊中羞涩,再不幸弄回几本错字连篇的盗版来,那心中的失落和憋屈,可真的是一言难尽啊!但是因为“爱”,有时候便难免盲目了一些,看到精美的版页,合适的价钱,小翻几页,便会喜滋滋地掏钱,美滋滋地走人,到家之后就只有扑簌簌地掉泪了……现摘录一段我在96年遭遇一套《王朔文集》盗版书的笔记:
    ‘本以为此书可以细细品读,却不想遭遇盗版!盗版之劣,糟蹋了书本身的价值。 可怜我一个爱书之人,捧卷时却如同在欣赏一支插在屎尿上的鲜花一般,即舍不得花的娇艳芬芳,又不得不忍受着屎尿的污浊恶臭,真是一种折磨啊!错字之改,更无异于作为卫生清理。可清理来去之间折磨更甚,干脆搁笔,眼不见,则心不烦。劝戒爱书之人,如果只为省银而购买盗版的话,不如不读书!’
    我对于盗版的深恶痛绝是相当真实的,时至今日因种种原因而不幸遭遇盗版的情况,也不止一回两回了!自己也清楚“盗版书”因其特有的价格因素,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更甚至在市场占有率上还远远超过了正版书。现在在自己家里积存下来的几部盗版书,单从内容上来看还是十分难得的,至于那正版版本,根本就无踪可觅,可惜就是这全篇的错别字要了“亲”命了!也许自己那份完美主义的心在作怪,也许自己确实的精神就不正常了?为什么别人可以接受自己就不能接受呢?有点瑕疵又能影响到多少书的内容呢?看过则已又何必认真呢?这些问题我反问了自己多少回,也曾强迫自己去漠视一切……但是最终,根本就无法使自己去平静下来!对于盗版书所引起的强烈不快,也只能为求“眼不见则心不烦”的原则 ,对它们施以“付之一炬”的刑罚,然后再苦哈哈的到书市去重新寻觅。这样折腾的多了,越来越觉着自己就是一个“傻子”!所以现在采取了调整后的战略战术,对于急切想要得到的书目,如果只有盗版的话,也就只好买回来先憋屈地看着,一旦有幸“淘”到真正的正版,再把盗版书毁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嘛!如果一直找不到正版的话,那也只好先熬着吧!其实有句话实说出来我会很羞涩的,-----“盗,不怕你盗,但你要盗的巧妙!好赖也是干文化的,也该保证点质量吧?请记住古训还曾言:‘盗亦有道’呢!基本的职业道德还是该讲的嘛!”
    本人疏于社交,不好烟酒,更不会打麻将,泡歌厅……千篇一律的独好于此!家里历年积存下来的藏书也有相当数量了,但我却一直秉承少年时的原则:藏书一律不外借!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于是忽发奇想的在书柜上贴了一显眼的纸条,上书:“私人藏书,概不外借,请观者免开尊口!”于是多多少少的好事者才会会心的一笑,并知趣的走开。而我平时闲步之间,总是鬼使神差地就步入了书店之内,一进门就双眼放光,精神高度集中。在书店消磨时光也成为了我最大的“旅游”爱好!多数时间里,我会手拿几本名著相互比较着优劣,看封面,看装潢,看书体,看纸张……并乐此不疲。而古典文学区域也是自己最喜欢停留的地方。
    前几天在友谊街图书市场里“鉴宝”,旁边一个二十出头的女青年很小心的问我:“您是老师吗?”我一脸茫然,诧异之间我做了否定的回答。她则手拿好几套不同的《三国演义》让我帮忙甄别,并言及她是初次接触《三国演义》这本书,想找一套更适合的来读,看到我对书那份痴迷关注的神情,才确信我一定会对她有所帮助的,所以才大着胆子来向我求助。在感动之余,我更觉得自己有了施展“言论看法”的机会,于是从三国的文体特点,到三国的概括内容,从版本装潢的优劣到纸张字体的好坏,全方位的一一进行了阐述。并且奉劝她不要迷恋于带有“专家评论注释”的集合文本去看,不能从一开始便受到名家的思想左右,如果真有心阅读的话,当以一个自然的心态去读,这样便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影响,对于书意的体验才完全是自己的!如果可以看得下第一遍,不妨在今后的时间里多读上几遍。只有一本书当你读过多遍之后,才会从中发现一些不为人知,且不为人道的“内在”。文学评论名家称之为“研究”,而我们普通“草根”平民谓之以“说道”。这个时候才是纵观一本书最有魅力的时候……一番侃侃而谈,女青年频频点头,似有所悟的向我表示感谢,并最终手捧我推荐的版本而去……也不知为什么内心中就有了一股温馨的喜悦,能够带领后进青年了解名著,能够展示自己一番,“识书心得”,与其说对人家有了帮助,倒不如说是人家给了我一个展示认知的机会和空间……
    家里的藏书,收拾的井井有条,而且每回购进新书之后,我都会用事先就挑选好的硬纸给它包上个“书皮”,再贴上标签,注明所购日期,书的名称。我一般不把书带到单位去读,一怕有手生的人来翻弄;二怕有好事者求借。自己就每天守着这些个宝贝,虽然工作很忙,抽不出多少时间来看,但我总会利用时间采取两不误的方法来读。家里厕所的手纸下面,永远压着一本书,所以许多书都是我在马桶上读完的。更有时因为读的尽兴,时间一晃,却已是多半个钟头之外了,起来时双腿都麻木了。目前“上厕所”这活动正被我从早到晚的多次普及着,有时候想想进厕所的“真正意义”,连我自己都感到纳闷……
    而且对于这些东西我也很“自私”,就连家人看看都觉得肉痛。老父亲也爱看书,且知识渊博,但是那种“看法”却实在不敢恭维,经他手看过的书,我要用橡皮擦去污垢,再展开被翻折的页面。可是自己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时间长了也就成了心病了。妻子看到我痛惜的表情时,也常常替我感到惋惜!所以她从来不会动我那些宝贝,更不会限制我无休止的向家中购书。对于这个家我是有一丝愧疚之情的,所以更多时候我愿意用多干家务来弥补一下!而且自己也知道这些个书不当吃,不当穿,而且还占用空间。家里有了电脑之后,许多书目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对而言是方便的多了。我也常想改变自己这种“痴”病,可是几番尝试之后,电子书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的。传统意义上的“书”对于我而言,就能代表了视觉上的感动;嗅觉上的激动;以及触觉上的心动!总之,痴情于它,今生是缘定了……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