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与规矩
在生活当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排队的问题,到了公共场合需要排队的时候很多,买东西要排队,去银行存取人民币,或者交水电费、电话费等都需要排队;等公共汽车要排队。排队反映一种素质,也是规矩。排队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一种应该成为习惯的事情,很平常的事情。
这些年来大概人们已经没有排队的好习惯了,2008年又是奥运之年,政府不得不抓排队的问题,不得不大力提倡排队,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最起码的素质,这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说实在的,谁也不愿意排队,更何况一直也没有养成排队的好习惯;原来有这个习惯,后来又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好习惯没有了,又有了不愿意排队的恶习:坐公交不排队,谁有力气谁挤,强占第一个位置;买东西不排队,排队太耽误时间了;排队?谁老老实实地排队呀?那不是傻子吗?你看!我多聪明,不排队,第一个上车了,有了座位;要是老老实实排队,怎么能够有座位呢?你看!我多麻利,第一个买了东西,这样可以赶快回家,回家早点儿休息。谁没事儿在外边耽误时间呀!
记得八十年代初期,甚至更早的一些时候,那时商品匮乏,商店里很多的东西都要本,并且还要排队,但是那时人们都特别讲规矩,老老实实地排队,特别是买豆腐,最后排在后面的没有买着豆腐,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谁也不会加三儿,加三儿在当时是不得人心的,大家都会群起而攻之,所以谁也不好意思不排队。
小时候在农村,各家各户都养猪,每次都起的很早去排队买猪饲料,很辛苦,但是没有不排队的;等了那么长时间终于买到饲料了,心里特别的高兴。再有就是快过年的时候,猪肉是要票的,买猪头不要票,但要排队,春节的前几天大夜里就去排队买猪头,冬天很冷,要排一夜队才能买到猪头;即便是这样,你也不能不排队,谁都在排队,都不容易,自己怎么好意思不排队呢?
还别说什么素质和文明程度,就从良心上讲,不排队也是说不过去,感觉不排队而去加三儿很说不过去,不要说对不起排队的人,就是连自己也对不起。这使我想起在公交车上让座的事情。八十年代初的那几年,让座是一个非常普通也很普通的事情,没有人催促你给老人或者小孩让座,但是人们只要遇到了这种情况,谁都会给老人或孩子让座。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了,非得有售票员大着嗓门叫:哪位同志给老人让过座儿,谢谢了!座儿都没有让就先谢谢了。嚷了半天也没有人让座,售票员只好具体的指着旁边的人说了:小伙子,你给老人让个座儿,谢谢了。小伙子很无奈,只好不情愿地让座了。很平常的事情现在却是很艰难的事情了。
现在倒好了,很多的措施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不管是不是强制性的,但要求人们去排队不是什么错事,总归排队要比不排队好。公交总站设置了栏杆,你想不排队都不行了,正好栏杆形成的夹道是一个人的面积,你挤也挤不过去,别想加三儿!到了银行现在都是机械拿号,这也同样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加三儿是没有戏了。去超市买东西,最后到交款处交款,那个出口交款之后你才能出去,同样你不排队也不行。如果不是这样,大概现在想排队的人大概不多了。
当然如果用其他强制性的办法去迫使人们去排队,也不是办法;让人们都知道排队是我们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才是目的,虽然那么不容易。但是好习惯应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做人应该这样:应该懂得规矩,这是最起码的道理。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的话,还做什么人呢?
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