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1950年1月,根据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外交队伍里“另起炉灶”的指示,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亲自挑选了10位军队干部从事外交工作。5月8日,国家****毛泽东发布任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明治被任命为中国驻波兰大使。
6月28日,周总理陪同毛泽东****专门接见了彭明治等10位大使。毛****幽默地说:“你们是新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大都是从部队征调来的高级干部,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好就好在你们出去我们放心,因为你们不会跑。”周总理接着说:“军队在平时要练习打靶,假想作战,外交工作也一样,也要假想一些问题。不要冒昧,不要轻敌,不要趾高气扬,不要无纪律乱出马,否则就要打败仗。”在毛****讲完话后,总理拿出一沓毛****和他的名片对彭明治说:“外交无小事,带上它工作方便,需要找波兰领导人时就把我和毛****的名片交给他们。”
毛****的名片长11.9公分、宽6.3公分,竖版仿宋繁体铅印“毛泽东”三个字;周总理的名片略窄一些,竖版仿宋繁体铅印,右侧写着“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中间印着“周恩来”。彭明治郑重地接过那些米****的布纹纸名片,看得格外仔细。这时,身边的一位同志冒出一句:“这名片不就是介绍信嘛!”引得大家笑起来。
2005年10月,彭明治的女儿彭幼明女士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找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送给她父亲彭明治将军的名片,才使这两张保存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珍贵名片得以重见天日。
名片人物: 陈 云
名片人物: 邓小平
名片人物: 刘少奇
名片人物: 毛泽东
名片人物: 周恩来
名片人物: 朱 德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刘少奇使用过的名片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上海学联使用过的名片
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师16团总支书记曾祥煌筹粮时的名片
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师政委廖汉生筹粮时的名片
****同志任上海市委书记时的名片
民国时期名片
民国时期名片1
民国时期名片2
民国时期云南省将领、民主人士龙云用过的名片
伪满洲国日本宪兵名片
现代著名作家余秋雨用过的名片
著名历史学家俞平伯用过的名片
著名戏剧家田汉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用过的名片
著名作家钱锺书夫妇于20-40年代名片
著名作家钱锺书夫妇于20-40年代名片1
咸阳市档案馆于民国档案中发现的两张红军名片。
咸阳市档案馆现保存着两张红军名片,那是2000年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鉴定馆藏3000多卷民国档案时,从国民党咸阳县政府的案卷中发现的。
该案卷中有一本《本县各联保交纳谷、小麦及捐抗日军粮等的收据》的专卷。卷中粘贴着50多张捐粮收条,这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以后,中国工农红军集结在三原、泾阳、礼泉、咸阳等地,准备东进抗日时,于1937年1月至2月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咸阳县征集粮草时留下的。有趣的是贺龙领导下的红二方面军第二军第六师政治委员廖杰(汉生)、十六团总支书记曾祥煌的两张个人名片,作为红军筹粮收条与其他的捐粮收条粘贴在一起,归在国民党咸阳县政府的档案里,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又在沉睡了60多年后终于被发现。
名片下面铅印部队名称、本人职务和姓名,背面手写收到粮食的数量、时间。廖汉生名片背面文字为:“请吕主任对与我们抗日军队速办米伍百石柴贰千斤即办送来供给勿误为要”,其后是吕主任的回复:“今天就送来,吕主任启一、二一”。曾祥煌名片背面文字为:“今收到南高联供给抗日人民红军含共米捌石七斗所借老百姓之米即日交还不得拖欠人家不可错误过后不还人家我们调查清楚绝不客气,万不可误此致,郭主任负责交还 二、二起”。
2003年10月,红军名片的主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年93岁高龄的革命老前辈廖汉生派秘书李迎选专程从北京赶到咸阳市档案馆,查阅了廖老名片,并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发现过程。李秘书肯定了红军名片的真实性,并分析说,红军到达陕北前,在长征途中天天面临着激烈战斗,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印名片。这次发现的名片是“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期间,为方便红军与友军的联络而印制的,可能是我军最早印制的名片,由于印量少,年代远,因而更显珍贵。
如今,红军名片已成为咸阳市档案馆保存的珍贵革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