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指3000点一线将会形成重要的底部区域。由于现在市场庞大,形成尖底的概率应该很小,反复多次探底或者形成圆弧底的概率相对较大。指数上升角度应该小于30度,也就是说,是在不断斗争中费劲爬升的。
后市因为内外部因素,不排除3000点被瞬间或者短期击破的可能,但是不影响3000点一线是重要底部区域的这一判断。对于相当一部分个股而言,即使指数万一跌破3000点,目前的价格估计也很难再见到。
在选择上,地产、有色、航空战略性看空,前期放量的八股多数不要再碰。和机构应该会成为最主导的力量,景气度和估值优势将是未来对决的重点。以下是从多方面对观点进行的佐证。
一、跌幅和跌速:2008年4月15日,上证指数盘中探出3212.15的新低,以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6124.04测算,下跌幅度为47.55%;以2008年1月14日次高点5522.78测算,下跌幅度为41.83%。以最高点测算,跌幅为接近一半,期间只有2007年底到2008年1月14日这一波幅度约15%的反弹;以次高点测算,盘中只有抵抗,没有反弹。从下跌角度看,以最高点来看,下跌的角度为30度左右,相对平缓;以次高点来看,下跌角度为为41度(接近45度)左右,属于加速下跌。经过这种极速下跌,以跌幅来看,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反弹的内生条件。
二、K线组合:第一阶段,从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月14日,共有64条日K线,其中阳K线比例为32条,占比50%;第二阶段为2008年1月15日--2008年4月2日,共有52条日K线,其中阳K线为22条,占比42%左右;第三阶段为2008年4月3日开始,截至4月15日共有8条K线,其中阳K线为6条,占比75%。理论上,阳K线占比55%以上才可能维持上涨的趋势,尽管也很可能较为缓慢。
三、调整时间跨度:从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4月16日,已经经历整整6个月的调整。初步具备了反弹需要的时间跨度。
四、抵抗:什么叫底部?技术上的底在时间上是滞后的,没有太多的实战意义。在实战意义上,在我看来,底部的本质是抵抗,也就是下跌过程中发生了激烈或者剧烈的抵抗,才可能形成底部。无论是盘面或者K线图,我们都能非常清晰的感觉到,在3300点以上,抵抗是并不激烈的,但是跌破3300点,进入3200点区域后,市场自发产生的抵抗是极为明显的,急速下跌过程中的恐慌也不容易见到了,反倒是看到了很多跌停板吃货的盘面迹象。综合各种信息,结论是非常明显的:在3300点以下,抵抗是极为强烈的。这为底部的构造提供了最坚实的力量。
五、沪深300:代表市场主导力量的沪深300指数,目前并不悲观。沪深300指数在技术上并没有有效击破"5·30"平台。"5·30"平台在技术上是本轮上涨趋势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也是国家政策意志在股市中最新强力体现。我坚信这一平台的力量,在上涨趋势中突破既然耗费了极大的能量,那么在下跌趋势中没有理由不进行极为顽强的抵抗。
六、周K线:最近三周,周K线已经有下跌趋缓的迹象。
七、量能:本轮上涨趋势中,量能的峰值高点在"5·30"附近,平均2000亿元的日成交量,目前每天600-700亿元的成交量,仅为1/3左右。
多方以3000点为重要底线进行抵抗。除非彻底溃败,否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重要战役不是预先设防开始层层阻击的。从参与者的心理或者实际的表现来看,熊市阴影是有影响,但是牛市的思维在不少人的心中深深存在并不时表现出来,包括我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