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人情事物,很难离开得失二字.
得失,是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结,物中环环相连的扣。如何打开,如何释解,便成了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所以说掌握得失,需要能力,更需要通悟。
得失是客观辩证的。失中有得,得中有失。有失有得,不失不得,小失小得,大失大得。得者失也,失者得也。两者如影随行,时时互相转换,互为因果,十足的一对对立统一体。
得到果实,失去花朵;得到热闹,失去宁静;得到硕大,失去小巧;得到忙碌,失去安闲;得到奢糜,失去简朴……凡此种种,皆寓得失之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寸管之毫,得失之理,其致一也。
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可总被人的主观臆想和不舍所破坏,变得失衡,变得复杂。还好孔子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根底,说清了内在的变化:“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得失之妙,妙在微言大义;得失之精,精在有失有得。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得失,把握得失,读懂得失。
所以说在得失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做到坦然、达观、淡定。是你应当得到的,就坦然地接受,并且好好珍惜;不属于你的,也不要拼命地索取,自寻烦恼。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得失,看开些就会海阔天空,就会获得宁静平和的内心感受,就会有健康快乐的生活体验。如果总是患得患失,那么每天将生活在不满和苦闷之中,不但工作和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还会影响事业的发展,甚至会给身心健康带来更大的损失。让我们记住《老子》中的一段金玉良言吧:“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