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娘家还是婆家?我该怎么办?![转]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可是我竟一点也不高兴,因为是回娘家还是回婆家的问题有跟老公吵架了。对我知道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都是要女人回婆家过年,可是现在是新时代了,而且也一年没见到过我自己的爸妈,他们也就我这么一个女儿,我过年回家看看难道不应该吗???? 这两天单位放假的早,我就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结果看来好多80后夫妻都是有这方面的问题,男方女方大家都有说法,我收集了一下,大家进来看看,一起讨论一下吧!!!! 
口述一:为了男人的面子,我难回娘家过年 新婚第一年,老公说:结婚第一年得在婆家过,不能回娘家。于是我跟着老公在婆家过了一个年。新婚第二年,我搬进了新的房子,老公说:搬进新房子的头一年,得在新房子里过。于是,我又跟老公在婆家过了一个年。家中的父母就这样冷冷清清的在家中两个人过了二个年. 口述二:为去谁家过年,模范情侣吵得要离婚 恋爱时从来没有红过脸,买房子装修也没有闹别扭,却因为去谁家过年——模范情侣吵得快离婚了。恋爱时从来没有红过脸,买房子装修也没有闹别扭,却因为去谁家过年——模范情侣吵得快离婚了. 口述三:媳妇拒绝回婆家过春节,丈夫没面子冷战一周 因拒绝回婆家过年惹怒丈夫,夫妻俩冷战一个多星期。为“赎罪”,昨日,杨燕辗转各商场“血拼”,为公婆准备了一份相当丰厚的年货。然而,丈夫仍不解气。

从197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国大约有1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人群。 如今,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步入了婚育阶段,独生子女父母一代也正在进入老年。
刚刚结婚的林莉没有想到和老公的第一次红脸,竟是因为“过年”,这个听起来都让人觉得喜庆的字眼。因为是婚后两人共同迎接的第一个春节,小两口早早开始盘算起了“今年春节怎么个过法”,而双方父母也都不约而同地提早打来电话试探他们过年的安排。 聪明的林莉当然知道父母们话里话外的意思无外乎就是希望她和老公一块回家过年,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林莉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丈夫家远在安徽,自己的父母则在东北,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回谁家,另外的一家都将出现“两位白发老人除夕夜合家团圆之时‘形单影只’、独自打发漫长春节假日”的“凄凉”情境.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广告上的一位老母亲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等儿女回家,可子女们纷纷打来电话说有事不回来吃饭了,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老人自己和一桌的饭菜。一看那则广告,我就觉得特别的心酸。” “但可能是人上了岁数,特别害怕孤独。以前家里孩子多,老大不回来,还有老二呢,现在就有一个孩子了,他不回来,家里就我们老两口,显得特别的冷清。”张阿姨的话语中多少有些无奈. 

1、奔波型: 赵萍结婚两年的春节假期都是两边跑,大年三十匆匆赶到婆家,大年初二再搭夜车到娘家,“说是假期,实质上比上班还累,回京后要休息好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2、轮流型: 结婚之初,阿贺就和丈夫商定,婚后每年春节,轮流回双方父母家,因为去年春节阿贺是与丈夫一起在婆家度过的,按照约定,今年老公要随我回家过年了。 3、分离型: 平时工作忙,很少回家看父母,父母都上了岁数,一年到头就盼着这两天儿女回家团圆。我和妻子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为了让双方老人都不寂寞,只有各回各家了。 4、合一型: 和老公因为过年回家问题第一次红脸的林莉,夫妻俩最后商定了一个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谁家也不回了,就将父母都接到北京来,6口人过个真正的团圆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