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起污染事件的报告
张爹、张妈、张友初、张训东以及郑华多次找到政府来,要求解决张爹、张妈之媳妇李响梅和其丈夫卢宝养猪污染问题。政府两次上门协调,意见一致就是不能兑现。污染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张爹张妈的两个儿子特地从外地赶回来将卢宝打了一顿,媳妇李响梅告状到政府,请求处理。 经过深入调查和协调,该事已经圆满解决。特将该事件报告如下。
一、李响梅其人其事
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李响梅身上。弄清楚了李响梅其人其事,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李响梅二十二年前经人做媒,到张家作了媳妇,四年内跟张家生下来两个大胖小子。其丈夫在十五年前不幸病逝,媳妇带着两个娃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一个女人带两个娃过,生活确实很艰难。李响梅看着这两个娃就发愁。还是要找个上门郎。邻村的卢宝一身蛮力气,老实巴交,磨盘压不出半个屁,最大的优点就是肯做、能做。对于李响梅来说,这是最合适的对象。经人牵线搭桥,卢宝倒插门到张家了,也认张爹张妈为爹妈。卢宝的到来虽然也减轻了李响梅的一些生活压力,但是家里依旧很贫困。那年陈乡长在他们村里办点,看到他们家里这个特殊的情况,便以扶贫的形式给李响梅买来了三头猪。要致富,就养猪。陈乡长鼓励李响梅他们发展养猪业。在陈乡长的帮助下,李响梅和卢宝勤耕苦做,第一年就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在陈乡长的支持下,扩大了养殖规模,发展到了五头,自己将老房子都腾出来养猪。形势越来越好,经过六年的努力,李响梅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三十头。李响梅在半山腰上做了一个新猪舍,天天围着这三十头猪转。由于养殖规模大了,便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李响梅所在的屋场有六户人家,共用一口井,每到夏天,空气中就飘荡着猪粪臭,向幽灵一样,让人无法摆脱。而井水,也有一股骚臭味。井水也没法用。前几年,李响梅新建了一幢房子,张爹张妈就守着老房子。猪粪水因为处理不当,也慢慢蔓延到张爹的厨房后面,让张爹张妈苦不堪言。
二、多重矛盾交织
张爹张妈系李响梅的公公婆婆,前面已经介绍了。张友初、张训东和郑华系李响梅屋场的邻居。他们多次向乡政府反映李响梅养猪污染问题,要求政府解决污染问题。在每一次上访时,众人都会指出李响梅的不是。张爹提起媳妇是一肚子的火。他说媳妇象吃了火药一样,动不动就对他夫妻俩破口大骂,当着街坊邻居的面骂“老不死的”之类的。媳妇同卢宝一起来欺负他们俩老儿。其实张爹也有两个崽在外面,张爹疼崽不假,为什么不肯住在崽哪里去呢?张爹自己说,崽的负担也重,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住过去就是增加他们麻烦。宁愿天天过着这种吵闹不休的日子。张友初等人都是邻居,他们也感到李响梅是一块烧红的铁,碰都碰不得。屋场上下哪个都怕她,都不敢跟她说半句话,更不用说是跟她讲道理,说好话,把猪粪水处理一下。每一个人都领教过她象刀子一般的嘴。
这个事情让郑怀五伤透了脑筋。郑怀五就是张爹的女婿,唯一一个女婿,女张满英和女婿都是教书的先生。女婿也实在看不惯李响梅和卢宝的行为,他一直想将卢宝打一顿,可回回被张满英挡了回去。张满英不但不让丈夫和哥哥教训卢宝,反而一心袒护着卢宝,每逢过年过节还买两条烟、打两斤酒送过去给卢宝。因此,每说起这个事情,郑怀五就没有好脸色给张满英看。郑怀五总是说,嫂子李响梅和卢宝就是满英纵容了的,因为满英的袒护,他们才得尺进丈,无法无天。两个哥哥也这样说。
李响梅对于乡村干部提出的方案迟迟不落实,加深了李响梅和邻居,李响梅和公公婆婆之间的矛盾。上个星期五的傍晚,张爹两个崽回去看张爹,其主要目的就是教训卢宝。那天卢宝刚刚从田地里回来,两个崽冲上去就是几拳,卢宝被打伤了。李响梅见丈夫被公公两个崽打了,便告状。
三、心结
污染事件的冲突准确来说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李响梅和公公婆婆以及两个哥哥的冲突,二个是李响梅是左右邻居的冲突,三个是满英和丈夫之间的矛盾。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李响梅。所以,李响梅告状便有人说这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
实际上,通过分析整个事情,我们发现心结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
一个心结在张爹张妈那里。大崽在世的时候,张爹张妈过去跟大崽、媳妇李响梅和两个孙子一起过日子。俗话说,爷疼幺崽。爹疼长孙。朝廷望兵,爹爹望孙。这两个孙小的时候就是张爹张妈带,一天到晚,两个孙在身边围着转,喊嗲嗲恩妈喊得沁甜。大崽去世后,两个孙也就跟着娘过。毕竟是娘身上的肉,很听娘的话。慢慢地就疏远了张爹张妈,甚至理都不理他俩老儿。张爹张妈根本接受不了,认为这些都是这个媳妇教出来的,便总是在左右邻居那里说媳妇的不是,久而久之,媳妇人前人后都不是人。
一个心结在李响梅那里。李响梅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技术和本事,身体也不好,所以,丈夫去世后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负担很重,搬出去也不现实,所以只有留下来,把孩子拉扯大。但是一个人根本吃不消,便找了卢宝。虽然人不是很精明,但是有一身好力气,老实,勤快。因为丈夫死了,李响梅感到很孤单,尽管又来了一个丈夫,毕竟他又是一个外乡人。外乡人总还是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李响梅有一种极度的自卑感。为了不受人欺负,她必须装得坚强起来,必须把自己的锋芒露出来,让别人怕。对于公公婆婆的在外面败坏自己的名声,李响梅感到很伤心,也很气愤。搞得自己人前人后不是人。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公公婆婆?既然你对我这样,我也就不客气了。卢宝是李响梅的依靠,自从卢宝来后,一起发展养猪业,日子也过来越好,又新做了一幢两层楼,而且,小儿子已经读大学了。要是没有卢宝,也就没有今天的日子。卢宝其实对于郑家来说,也算是功不可没,尤其对于李响梅来说,更是生命中的一棵大树。所以,李响梅极力保护卢宝,不让任何人去伤害他。暗箭难防。卢宝还是挨了打,这对李响梅来说,是对自尊心的极大伤害。因此,她要求政府主持公道,惩罚打人者。并要求打人者赔偿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等等一共伍佰元。
一个心结在李响梅的左右邻居那里。污染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为什么左右邻居会这样?李响梅养猪起步是得到了陈乡长的支持,六七年过去了,屋场里唯一一幢楼房就是李响梅做的。想不到,当初这个经济上最窘迫的女人如今成了屋场里经济上最宽裕的人。李响梅家里的变化左右邻居也是历历在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不论李响梅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麻烦,邻居左右装作冒看见,冒听见,哪怕就是让一个路,都显得磕磕绊绊。
四、处理
1、打人两弟兄向卢宝道歉,至于药医药费等费用,由李响梅自行承担。打人不对,应该认错,但是打人的起源在于李响梅迟迟不采取措施。另外,毕竟还是一家人,钱一赔,人就赔生疏,不利于团结与和谐。
2、李响梅负责在适当地点重新打一口井,保证村民用上没有污染的水。李响梅养猪影响邻居生活用水,责任在李响梅,李响梅应该自己解决好这个问题。
3、李响梅要孝敬二老,二老也要尊重李响梅夫妇。二老年纪大了,媳妇应该尽自己的职责,媳妇和外来的干儿子卢宝把这个家操持起来也容易,没有媳妇和卢宝的勤耕苦做,就没有孙子的今天。作孙子想,媳妇和卢宝对张家都是有功之臣。
4、左右邻居不得歧视李响梅一家人。李响梅有需要众邻里帮忙的都应该热心帮助。李响梅和卢宝都是他乡来这里落户的,也不容易,邻居左右都要互相帮顾。
5、乡政府将会同村里共同商议明年工作规划,争取在创收方式和途径上有所突破,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经过我们的回访调查,李响梅已经开始动工新挖水井,郑华等人投劳投工。另外,李响梅跟公公婆婆的关系开始进入磨合状态,趋势是好的。
报告人:蒋正义
2008年12月12日
写在后面的话
家 丑
很想用一种另类的形式去表达小说,来表达一种社会现实。所以,就选择了报告的形式。将报告跟文艺结合起来,也算是我的一个尝试吧。请千万不要将其作正儿八紧的工作报告去看。
在农村,有很多事情都是匪夷所思的。千奇百怪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我倒是遇到了两起这样的事情:一起是兄弟之间争禾场闹到政府来了。第二起就是公公多次找到政府告媳妇不孝。在平常人的眼里,兄弟之间是血脉关系,上一点下一点都无所谓,婆媳之间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理应孝亲善友,否则就是家丑。而现实中,家丑一幕幕在上演。
记得在一次协调纠纷时,我跟当事人的姐姐说,这个说出来是家丑。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干嘛把家里的事情闹到政府去?事情闹大了对谁都不好?他们也有子孙后代,以后子孙后代还要背名声。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的事情,家庭成员内部矛盾还是家庭内部解决。
有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是为什么出现如此问题。也许事实上并没有我预料到的那么坏。或者说,我是“运气好”,不好的事情都让我给遇到了。但是,起码,这是一种现象,也许只是个别现象,却也是和谐社会主题曲中的不和谐音,杂音。说实在话,每次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故事,我总是感到遗憾。在这里,亲情都到哪里去了,传统美德都到哪里去了?
还不仅仅如此,也有子女看到国家政策好就一心想把赡养父母的负担交给国家,交给政府。我也遇到过一例,崽做了一幢很漂亮的房子,他却找到我,说国家有好政策,希望我能够给他父亲办一个低保。他父亲就住在偏房里面。父母住偏房的在农村不少见。难道真的是他们都想住偏房,住矮屋??
整个小说采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一种尝试,却不知道怎么表达更好,更妥当。有时候我想,语言表达形式也许不是最主要的,就好像摄影一样,有时候决定照片是不是佳作,靠得不是清晰度,而是它的内涵,它的意义。尝试这种文学方式表达,我也希望读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它的内涵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