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宇航(000738)上周末称,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与非公开发行股份,注入长航液控、贵州红林、西安西控、北京长空等公司与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相关的优质资产。ST昌河(600372)则将“弃车登机”,置入中航工业旗下的从事航空机载业务的上海电器与兰航机电。
江南军工装备首席分析师帅再先表示,ST宇航将是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资本运作平台,民品拓展与加快发展转包业务将是ST宇航未来的两大看点。由于ST宇航与ST昌河此前的资产质量较差,本次重组后,在整个中航工业的业务版图中依然属于“配角”,中航工业的后续整合将接踵而至。
ST宇航成发动机“大脑”
如果说航空动力(600893)的主营产品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那么ST宇航即将展开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业务就是发动机的“大脑”,它决定了发动机能否稳定工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是集现代光、机、电、信息与控制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资料显示,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经历了从单个部件到整体、从模拟式到数字式,从有限功能到全权控制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已经自主开发昆仑、太行、秦岭等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为加速空军装备换装,这些发动机实行定型批量生产,且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此次拟置入ST宇航的贵州红林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产品的主要生产单位,北京长空在其细分产品方面是我国直升机发动机的唯一供应商,西安西普主要进行民用航空零件及机电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保税物流,其他几家公司也均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等方面的业务。
2008年三季度,拟注入资产毛12.99%,净利润率9.17%,净资产收益率3.76%。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拟注入资产中,长航液控资产盈利能力最好,其次是贵州红林与西安西控,北京长空较差一些。
ST昌河垄断航电市场
在ST昌河的置入资产中,上海电器和兰航机电主要生产航空照明系统与控制系统产品。记者了解到,机载设备是航空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一代平台,几代设备”,而航空工业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机型不改配套单位。因此,我国军机的照明系统几乎被这两家公司垄断。
民品方面,我国航空机载产品市场发展潜力也很大。按照全球飞机需求估算,机载设备市场规模1万亿美元。而考虑到我国军机的更新换代,初步估计我国机载制造企业可配套的市场规模1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兰航机电在重组前刚实施破产重组,员工、资产负债及组织结构得到优化。公司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平均水平。目前,公司管理费用率较高,加强管理提升盈利能力的空间较大。
未来,ST昌河的战略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航电产品供应商。采取系统化、集成化发展战略做精做强航空机载照明系统与控制系统产品。与此同时,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的技术相关产品光伏逆变器、LED封装及集成应用。
系列整合将“接踵而至”
由于ST宇航与ST昌河此前的资产质量较差,本次重组后,在整个中航工业的业务版图中依然属于“配角”。
按照中航工业的发展战略,据帅再先介绍,防卫事业部将主要由沈飞、成飞的军机资产及洪都集团构成,发展方向是将国产军机推向国际市场。洪都航空具有厂所合一的优势,使得公司产品研制与商品化速度快,也极其有利于改进改型适应用户需求。
运输机方面,中航工业旗下资产主要包括西飞集团、陕飞集团等。西飞集团主要生产飞豹(FBC-1)、轰六、运七、新舟60系列。帅再先估计,未来西安将是我国军用运输机、支线飞机、轰炸机、预警机生产基地。
直升机方面,中航工业旗下资产包括哈飞集团、昌河集团、保定螺旋桨厂和中国直升机技术所,总资产规模约200亿元。有研究者认为,中航工业将首先整合昌河飞机公司与哈飞公司,将直升机研制生产资产进行集中。
发动机方面,中航工业旗下资产主要包括西航集团、成发集团、沈阳黎明、贵州黎阳、南方航空工业集团、东安集团等企业以及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航空动力将是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资本运作平台,有望整合旗下军用发动机研制生产资产。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