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家刚刚出炉的2009年投资中,无一例外地指出,“2009年才是最坏的时刻”。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向《华夏时报》表示,从现在掌握的来看,无论是今年上市公司四季度的季报还是紧随其后的,业绩都无法令人轻松起来,“可能有一些会差得令人无法想象”。
那么,面对低迷的业绩和尚未到来的“最坏的时刻”,一向在年终业绩上进行“抗争”的上市公司在即将迎来2008年终大盘点时,真的就任由不断下滑的业绩回报给投资者吗?
四季报:没有赢家的赌局
历来讲究博弈的二级市场,这一次失去了砝码。因为在接近一年的对赌中,无论是投资者、机构还是企业,都没有真正的赢家。
“从大盘一泻千里开始到如今,所谓机构投资看重的基本面以及公司的盈利水平等等,都失去了意义,”上述人士悲观地指出,“因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再好的公司股价都难以得到体现。”与此相对应的是,包括机构在内的投资者也陷入了被套的被动局面。
“机构也被套了,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却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民族策略分析师刘佳章如是告诉记者,尽管各家机构在投资方向和策略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股价普跌的中,所有的都逃不过超跌的命运。“机构投资者此时也和普通的投资者无异,”刘佳章表示,“他们的区别只是损失大小的问题。”
这样的行情成就了如今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两方面都担忧不已的局面。
“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四季报表现差还好说,年报的业绩下滑严重可能就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于企业2009年投资的信心。”然而短期内提升业绩显然并不实际,那么,业绩的提高似乎就只能寻找其他的渠道解决——降薪就是其中之一。
据记者了解,此前坊间有关鞍钢降薪的消息满天飞舞之际,鞍钢内部就已经开始了一场悄无声息的降薪行动,“只不过最终落实在工人身上的降幅要比之前媒体上宣称的少一些”,鞍钢内部的一位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根据该人士的消息,国内的其他几家钢厂年终前也将落实降薪行动。
与此同时,2007年赚翻了的券商也加入了减薪提振业绩的行列。根据公开的消息,国内多家券商近日内开始了第二轮的大幅度降薪,其中,部分海通证券的分析人士收入减少了约三分之二。
另一家北京的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则表示,由于业绩的下滑,不少金融业的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纷纷削减了今年的新人入职计划,即便是部分新人,其起薪比起2007年的高峰时期也几乎降了一半。“这些无非就是为了节约开支,提高公司2008年的业绩表现。”
刘佳章对此则认为,选择通过企业员工的降薪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公司业绩,很大程度上说明,上市公司对于公司业绩的粉饰手段已经技穷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