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一段时期,不少投资者都惊异于“海外股市大涨A股小涨,海外股市小跌A股大跌”的独特表现。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一现象,我们在此汇集了上海报股民学校部分优秀讲师和资深分析师的精华,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中国证券网。
爱建证券侯英民:“跟跌”现象主要是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并蔓延直接波及到了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样受到一定冲击;同时,“大小非”问题始终困扰着A股市场,未来1-2年也是“大小非”集中解禁之年。在这两方面重压之下,A股“跟跌”也就不足为奇。而对于A股“不跟涨”现象,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救市方面,西方多数国家在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下,及时推出了数以千亿计的紧急援助方案,对于资本市场起到很强的提振作用,我国目前出台的经济扶持政策,大多是针对实体经济的,在短期内难以起到“一针见效”的效果;交易制度方面,我国实行T+1制度,而目前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因而投资者就潜在地承担了“若隔天爆出不利消息则股价可能下跌”的风险;另外,对于A+H股而言,同样的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交易,存在一定的溢价是正常的,但若溢价较大时,往往就会被谨慎对待了,这也制约了A股冲高的热情。
陈晓阳:A股在全球市场“跟跌不跟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本身就非常脆弱。由于A股先于全球股市出现较大深度的跌幅,投资者心理十分脆弱,一旦海外股市大跌,作为新兴市场的A股往往对其反应“过激”;而海外股市企稳反弹,A股投资者又将重新回到市场自身的“大小非”解禁压力等问题上,造成这种“跟跌不跟涨”的基本表现。另一方面,虽然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从宽松的货币政策到宽松的货币环境之间仍有3-6月的滞后期。这些不直接解决资金面严重失衡的措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步显现在市场上。
东吴证券邓文渊:对于A股而言,周边股市充其量只不过是心理上的影响和扰动因素。经过一年多的下跌之后,A股信心濒于崩溃,场外资金不敢入市;尽管管理层出台了一些措施,但这些措施显然对投资者的信心恢复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而市场对政策的过度依赖、个股估值特别是动态估值缺乏吸引力(与H股相比)及后资金供求关系预期的严重失衡是造成近期A股市场“跟跌不跟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A股市场极端缺少投资信心,并对于后市过度悲观的一种表现。
国金证券谭向阳: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份额还不算大的背景下,A股与海外市场之间的资金流仍基本处于隔离状态,因此海外市场的走势对A股来说,更多的是心理影响,并不能促成股价的直接联动。目前真正困扰A股的主要问题仍是对于企业未来1-3年盈利增长的悲观预期,而且在这种担心没有得到化解前,A股难以走强。此外,A股整体缺乏稳定的长期投资力量,散户直接入市比重比较大,投资者平均持有基金周期不到1年,基金的“短炒”特征明显。在市场内外因素导致较大的风险暴露下,各类资金只能以谨慎操作为主,这也是导致A股“跟跌不跟涨”的重要原因。
国泰君安张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是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股市走势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自身的一些特点都会反映在A股走势上。因此,在全球经济整体下滑、全球股市下跌的大背景下,A股不是世外桃源。但在自身固有估值压力、大小非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A股相对于国际市场整体偏软的态势仍将会得到表现。
江南证券巫寒:尽管海内外市场各种因素造成了A股“跟跌不跟涨”的表现,但估值不再有优势应该是深层次原因。来自路透的显示,目前,恒生的静态PE为7.67倍,动态PE仅为8.38倍,市净率仅为1.26倍;而沪深300的这三个指标分别为11.72倍、10.29倍和1.98倍。很明显,站在A+H的角度分析,相对低廉的A股比照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就以中国远洋来说,近期港股从2.55港元最高拉升到4.97港股,涨了九成,但A股一直维持在8元整理,非常明显就是5港元的H股相比A股而言还是便宜许多,A股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
海通证券黄俊:A股出现“跟跌不跟涨”的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后市信心不足,上涨动力有限,下跌恐慌贱卖,唯恐损失再次扩大。由于经济下滑导致需求下降,企业的盈利锐减,市盈率有向下调整的要求,从而股价也有向下调整的空间;同时在目前市场没有赚钱效应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仍居高位,使得已解禁的“大小非”选择夺路而逃,甩卖套现。市场目前难以承受的是新老划断后的“大小非”和后续增发的股份,这些由于数量颇大,成本较低,市场难以承接和消化。因此,近期在大盘上涨时,常常受到了估值向下的压力和“大小非”减持的压力。而大盘下跌时,受到心理恐慌的影响,羊群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扩大了下跌得幅度。(实习生 王海芸 王珺整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