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经历了一天的上涨,昨日A股再度受到投资者信心缺乏的打击,股指再度逼1700点。在悲观气氛浓重和空白期间,即使A股有着明显的估值优势也让投资者难以言底。市场人士指出,目前股市忧患与希望并存,忧患何时能解决,希望何时能实现,决定了A股何时能走出低谷。
股民信心VS政策预期
“一两次政策传闻可能会提振股民的信心,让股民觉得前方有盼头,但如果换来的是更多次的失望,那么即使真的有政策到来,股市也会因为利好提前消化而对此不予理会。”国元分析师告诉记者,这是在熊市中典型的“狼来了”效应。
“我国证券市场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这是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了。问题的逻辑非常简单,提振投资者信心,让场外资金重新入场,市场交易活跃,股市也就进入回升通道了。”在探讨股市低迷不振,很多市场人士都将“市场信心”视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广发证券总裁李建勇更是直言,“当前信心高于一切,任何救市措施都必须建立在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基础之上。”
然而,当前可以做到有效提振信心的政策却很少,或者久久不见出炉。对此,国元证券认为, 一方面是政府为了减缓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利多,试图扭转人们对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担心和忧虑,希望尽快摆脱经济衰退和资本市场的熊市运行周期。另一方面,经济周期运行的固有规律和对资本市场的约束,使得经济衰退风险不会像出台政策那样立竿见影的好转,资本市场的下行趋势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出现明确的反转迹象,一切还需要静待时间来修复。
三季报惨淡VS四季度希望
今年的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让投资者备感失望,虽然三季度上市公司利润仍维持正增长,但申银万国指出,今年以来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也就是说,企业现金流实际上处于萎缩状态,其中企业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是造成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对股市的走势有直接影响,那么是否意味着在仅剩下两个月不到的2008年,A股的机会就不复存在了?申银万国分析师指出,上市公司四季度业绩仍然有着重燃光明的希望。
当前全球经济不断恶化,尤其最近欧元对人民币的贬值更加大了市场对企业需求的担忧。但随着四季度效应消失、灾后重建效应初步体现,以及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提高出口退税等),申银万国预计对企业收入的上升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该分析师指出,“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八九月份新订单有所反弹。”
悲观预期VS估值吸引力
“当市场情绪出现恐慌性抛盘时,往往是一些机构捡筹码的最好时机。”上海一家投资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1700点左右会形成震荡盘整格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股可能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了。”
然而,国盛证券分析师指出,“A股最黑暗的时间还没有到来。”从估值上看,目前A股平均市盈率不到14倍,已明显低于998点当日的19.43倍水平。同时两市平均市净率低于两倍,而且有更多的正逼近或者跌破了每股净资产,这也意味着当前很多股票已经开始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加上中国本身的经济调整,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尚难以作出A股已经先于经济“触底”的结论。
“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增长政策等重点事件,有望对A股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但是悲观情绪是市场阶段性企稳的最大干扰。”长城证券分析师预计,“如果考虑到A股PB与998点时的水平接轨、A股股灾与全球接轨、A股2009年业绩负增长,股指仍有20%的下跌空间,1300点附近是目前最悲观的点位。”
供求关系VS境外救市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蔓延,境外国家救市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由于境外国家的不断出手,使得境外股市在一次次下探中迎来不少力度颇大的反弹,受其影响,有些时候A股也会随之上扬,然而,从最近几次来看,A股却与境外市场反弹大军背道而行。
“由于A股市场积弱已久,外围市场反弹无法对股指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光大证券指出,虽然近几个月来发行减缓、大小非减持减速有利于供给减少,但解禁的增量和已解禁但未减持部分存量的合计数仍然会对市场反弹产生极大的压制作用。“如果大小非减持动力不会停止,并将继续拖累股指,靠境外市场的反弹提振是救不了A股的。”
德邦证券也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概率极高,在实体经济尚未出现好转的任何迹象时,救市政策只能让市场短期企稳。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