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08/11/3 9:50:37
10月的A股并没有给予股民好脸色,止跌成了梦想,而且也成就了十几年来的一个世界性噩梦。日本股市创出26年来的历史新低,在濒临破产的冰岛,股指单日跌去将近八成。离我们最近的香市也走向了11年来最大单月跌幅。而A股市场自然未能幸免于难,沪A股以24.63%的跌幅改写了14年来单月跌幅纪录。深成指有过之而无不及,将纪录扩大到17年。
热点一
三季报带来的思索
世界股市涨惟有A股独跌,世界股市跌则A股跌幅更甚,其中缘由是近期股民中最热门的话题。面对这样一个奇怪局面,将所有罪责归咎于金融危机是有失偏颇的。三季报体现出企业盈利能力的风险才是下跌的根源。说到对后市的影响,三季报的盈利风险是否会延续恐怕是投资者考虑得最多的。在此想提几点看法,希望对投资者有所帮助。
首先,在考量三季报业绩的时候,应当适当考虑会召开带来的影响。为确保绿色奥运,国家对一些有污染的上游企业采取停产或限产措施。这些企业的停产或限产带来的产品价格上扬无形中给下游企业带来了成本上的压力,这一风险在三季报中有所体现。就这点来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滑落和企业产能的回复,对于下游企业成本的影响将有所回落。
其次,从会计报表的形成上看。部分上市公司在存活上采取的是后进先出的处理方法,如宝钢股份。这部分企业在第三季度既要面对通胀时进货带来的高成本,同时也要面对产成品价格下降带来的销售收入威胁,利润空间明显被压缩。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随着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下滑和国家财政、货币的放松,以及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逐步出台,一部分企业有望率先迎来盈利的转折点,这个时间很有可能就在第四季度,中国石油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通过对最近大股东增持企业的,也不难发现,重点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资源,例如贵研铂业和中国中铝,包括中国石油。大股东本身自有其向往盈利的本质,这点是毋庸否认的。而大股东的增持在时间点上的选择不能用“偶然”这个词来解释,相比普通散户,他们对于企业本身内在的生产和盈利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增持是否是提前看到了企业盈利的拐点呢?投资者应当重点关注这个方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