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月初“出货”月底“进货”行为再现
受外围股市全面走低及市场预期国内经济增速降低影响,上证10月份收跌24.63%,创1994年8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经历去年10月开始的持续下跌后,A股市场 “一折”股也在二级市场大规模出现。展望11月份,市场仍然充满疑虑。
尽管10月份全球市场暴跌,不过A股跌幅仍然在主要市场排名靠前。10月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计仅下跌了14.06%,标普500指数下跌了16.9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下跌了17.73%,表现都强于沪深两市大盘。但香港恒生指数10月累计跌幅却达22.47%,
尽管10月22日机构在沪市连续减仓了5个交易日,但是29日和30日机构却一改之前“杀跌追涨”的表现转而大举增仓,合计净流入沪市资金额达到了50.34亿元,依旧是机构“抄底”的优选,两个交易日机构就净流入资金30.678亿元。
自4月以来,机构表现出明显的月末先减仓再加仓、月初减仓的节奏。
10月依然呈现减仓态势,31日之前19个交易日沪市资金共计净流出达到了46.67亿元,上周则净流入沪市33.57亿元,显示之前净流出力度较大。而保险资金则在10月份净流出8.75亿元,上周前四个交易日同样净流入沪市6.72亿元,显示保险资金也在试图“抄底”。
10月28日,沪市最低至1664.93点,创下了本轮调整的最低点。
国联员卫婵娟认为,目前的显示汽车、钢铁、呈负增长,已经披露的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显示下滑已成定局,四季度可能进一步回落,目前市场担心经济进一步恶化,对后市缺乏信心。其次,“大小非”问题是一大隐患,投资者担心反弹越多,越会引起“大小非”解禁股的抛压。再者,受经济衰退影响,股价估值体系可能会被调整。相较A股的估值,香港的明显要低,11月份市场走势可能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