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市场一改黑色星期一的疲软走势,出现相对强硬的弹升。而盘口显示,以南京(601009)为代表的银行股以及以中信(600030)等为代表的股等金融股成为A股市场的龙头品种,看来,金融股再次担当了大盘的领涨先锋,那么,金融股的强势能否延续呢?
两大题材刺激
对于周二金融股的逞强,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超跌反弹所致,其中浦发银行(600000)、招商银行(600036)等中小市值银行股率先上证创下了调整行情以来的新低。而这些金融股又是9.19行情的龙头品种,有不少资金深度介入,所以,随着股价在前期的大幅调整,这些资金存在着生产自救的冲动。
而周二的盘面以及舆论导向就给这些资金的生产自救提供了极佳的题材催化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周边市场出现强劲弹升行情,其中金融股无疑是弹升的龙头品种。尤其是,在“鼎立支持香港渡过金融难关”的刺激下,大幅反弹,其中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暴涨14.35%,13.89%,这也就意味着港股几乎收复了黑色星期一的失地,其中建设银行(601939)、中国银行(601988)的H股分别暴涨23.28%、22.22%。金融指数也随之暴涨17.32%,这对A股市场的银行股涨升带来积极的刺激。
二是利好题材的刺激。在近期券商股的持续活跃动能主要来源于对未来利好救市政策的乐观预期,毕竟A股市场越低迷,救市政策的出台可能性就越大。而一旦救市政策出台,就极有可能是类似于融券、T+0等刺激市场短期交投的金融创新,这些对券商股来说,无疑将迎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改善过分“靠天吃饭”的盈利模式,故随着市场在周一的暴跌,业内人士预计在近期或有进一步的利好政策推出,从而激发了各路资金对券商股的关注度。与此同时,保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也有望带来进一步的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这也对银行股的业绩增长带来了相对乐观的猜测,因为货币政策放松也就意味着银行的放贷行为或宽松,这也有利于业绩的增长,故银行股在周二,不仅仅是港股的中资银行股暴涨,而且A股的银行股也随之暴涨。
业绩下滑预期仍强烈
但是,笔者并不认为这些利好政策的题材刺激会改变金融股的不振走势,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整个金融业的业绩增长趋势不乐观。毕竟目前A股市场的大背景就是全球金融海啸下的重新布局,作为一个渐趋开放的A股市场,金融业的盈利预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中国平安(601318)等金融股就因为海外投资或持有海外而出现业绩增速放缓的趋势。
与此同时,经济不振也会影响着各路资金对银行股未来业绩的担忧,一方面是进一步的降息会使得银行的存贷差收敛,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不振,贷款消费或下降,所以,银行股业绩不易乐观。而对于券商股来说,毕竟目前A股市场的熊市趋势已得到共识,在熊市背景下,不少券商股的股价仍在15元以上,不少券商股的市值仍在数百亿元甚至千亿元以上,明显高估,所以,弹升行情的龙头品种进一步走高动能并不强,故A股市场金融股的业绩增长趋势并不易过分乐观。
估值座标重塑 不宜盲目抄底
二是全球金融海啸将迫使各路资金对金融股的估值产生新的评价体系或座标,为何?因为不少老牌金融类上市公司在此次金融海啸中破位或关闭,显示出金融业面对着经济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并不强,这必然会使得各路资金对金融股提出更为苛刻的估值,所以,金融海啸将使得全球金融股的估值重心会出现下移的态势,这其实也是近期港股中资金融股重心在震荡中迅速下移,从而使得原先一直存在的中资金融股的股价高于A股的现象在近期日渐减少。
如此来看,金融股的股价走势并不宜过分乐观,故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投资者不宜盲目抄底,尽量采取观望的操作思路,以规避智者所提出的“百年未遇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的投资风险。
(金百灵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