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上周全球股市并没有因为各国联手救市延缓下跌的步伐,在经济衰退的忧虑下,各国股市纷纷加速下跌,、股市均出现大幅暴跌。A股市场虽然相对抗跌,但是由于面临全球股市暴跌的系统性风险,A股很难独善其身,1800点成功构筑双底的概率较低。
看淡市场的原因如下:1救市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下行趋势。2国内A股市场诸如上市公司大小非、重轻回报等问题仍然存在,不能因为全球经济危机而忽略了A股自身的制度性问题。3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国内经济下行环境下,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将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沉重打击。
展望年底走势,存在较大分歧,其核心焦点是70%的跌幅是否已经充分反应国际、国内以及宏观、微观等负面因素的影响。
在没有明确的转暖信号出现之前,我们仍然采用保守。在风险释放过程中,继续建议投资者捂紧钱袋,现金为王仍然是最优投资策略。
每周策略
风险释放过程中双底成功概率低
上周全球股市并没有因为各国央行联手救市政策延缓下跌的步伐,相反,在经济衰退的忧虑下,各国股市纷纷加速下跌,欧美、亚太股市均出现大幅暴跌。A股市场虽然相对抗跌,但是由于面临全球股市暴跌的系统性风险,A股很难独善其身,1800点成功构筑双底的概率较低。在风险释放过程中,继续建议投资者捂紧钱袋,现金为王仍然是最优投资策略。具体分析偏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救市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下行趋势。相反,救市措施如果不当,还会引发巨大争议。由于次贷危机(美国金融漩涡)已经升级为金融危机,各国央行纷纷推出千亿级注资行动,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救市措施可能缓解由于流动性紧张带来的信用收缩,但是在实体经济下滑背景下,注入流动性并不能改变经济衰退的实质。另外,各国公众对于救市措施褒贬不一,动用纳税人的钱拯救华尔街受到很多普通公民的反对。
从国内启动的救市措施看,虽然已经会产生积极效果,但是力度仍然偏小。已经出台的救市措施仍然偏重于刺激部分下滑过快,如、纺织、外贸等。而从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地产或者加工制造业,上游的钢铁、有色行业,下游的消费领域,都面临着景气下降的风险。我们仍然呼吁在宏观调控已经出现显著效果,下行风险大于过热风险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加大振兴经济的力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淡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立即执行。不仅如此,财政政策也应适时转向,有了1万多亿的财政盈余,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减税、增加转移支付等手段增加国民收入。民生净福利的提高将会刺激消费的增长,从而保障中国经济能够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国内A股市场诸如上市公司大小非、重融资轻回报等问题仍然存在,不能因为全球经济危机而忽略了A股自身的制度性问题。近期管理层相继出台了关于通过发行可交换解决大小非问题,以及通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附加分红条款限制等措施。上述措施虽然对于解决问题有所帮助,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一再强调,大小非问题是中国股市健康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一道不可能绕过去的槛,不可能通过扩大规模来解决。相反,随着发行制度弊端仍然存在,大小非或者受限股的问题只会越积越大。停止发行,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之后再谈发展可能是有效的措施,肯定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第三,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环境下,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将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沉重打击。继部分因为陷入次贷危机产生投资亏损后,又有中信泰富、中国中铁等爆出巨亏消息。同时,电力、钢铁都行业面临全行业亏损的风险。可以说投资者目前面临的不仅仅是信心层面,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出了问题,将会彻底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投资者每时每都在刻猜测下一家出事的公司会是哪那一家。因此,投资者纷纷采用游击策略,而频繁短线操作更加加大了大盘反弹的难度。
展望年底走势,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核心焦点是70%的跌幅是否已经充分反应国际、国内以及宏观、微观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没有明确的转暖信号出现之前,我们仍然采用保守策略,小心不为过。在熊市中,捂紧钱袋继续观望仍然是投资者的不二选择。同时,在观赏次贷危机的过程中,投资者可以通过了解次贷危机的演化丰富自己的投资阅历,增强风险意识,为将来的投资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