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股票圈〗 → 龚方雄:A股难言见底
查看完整版本:龚方雄:A股难言见底
2008/10/28 0:53:49
    10月25日,亚欧峰会在北京闭幕,但全球投资者并未看到各国共同提出的具体。
  
  10月27日晚,摩根大通董事总,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接受记者电话专访时认为,这是本轮全球股市信心丧失、再度跳水的主要原因。
  
  “市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表示,较早前欧洲四国首脑在法国碰面便是明证,由于缺乏口号外的行动,欧洲股市至今跌跌不休。
  
  27日中国A股上证综指大跌6.32%,一举压破前期1800点“政策关口”。但在当日全球资本市场中并不为奇,周边香港恒生暴跌12.70%,单日跌幅创1997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最大,日经225指数跌6.36%,创26年来新低。市场则延续跌势,截至北京时间22点,欧洲主要股指跌幅2%。美国三大股指亦全部低开。
  
  接受本报专访的龚方雄,数小时前刚刚从欧洲路演归来香港。按他的说法,欧洲乃是次金融海啸的重灾区,经济状况已然病入膏肓。
  
  龚方雄认为,相对于财政政策各行其是的欧洲,中国政府在是次百年不遇金融海啸中有望果断打开局面。通过“适时、果断、灵活”的积极财政政策直接提振已处放缓边缘的实体经济。
  
  按坊间的评判,龚方雄被符号化为外资投行中的第一大多头人物,其8月中旬发布的一纸“千亿”救市猜想曾引发资本市场短暂井喷。但面对27日的暴跌,龚直言,在没有有力政策出台前,“A股难言见底。现在就是市场没有信心,同时缺乏流动性。”
  
  
  这位因近日多次成功预言政府救市举措而引起坊间关注的投行经济学家认为,通胀压力已经消除,但对于缺少定单的中小企业而言,降息政策难以真正提振需求。而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等财政刺激项目,以及分别面对个人和企业的所得税与增值税改革,将成为下一步政府刺激内需的对症之药。
  
  欧元区直面衰退
  
  《21世纪》:你刚从欧洲路演归来,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龚方雄:投资者的气氛情绪都很悲观。
  
  《21世纪》:过去近2个月中,欧元大幅贬值,反而金融海啸中心的美元却在不断走高。欧元目前主要的考验在哪里?欧元区会解体么?
  
  龚方雄:欧元产生的年龄不长,大家对欧元的长远协调机制和信心还是不足。
  
  能否经历这次全球性危机的考验,要看各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情况。若能够协调好,我觉得欧元整体不会出现溃散的情况。但现在欧洲货币政策是统一的,财政政策却各自分散,因而应对危机的能力可能要差一点。
  
  《21世纪》:按最新的经济,欧元区10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全线低于预期,显示经济活动收缩。这是不是意味欧洲经济状况比美国更不乐观?
  
  龚方雄:应该说欧洲经济要比美国更早步入衰退。欧元区今年第2季度就进入了衰退,现在很多国家衰退程度很深。美国的情况却还好,预计第3季度才进入衰退。
  
  《21世纪》:你觉得欧洲乃至全球经济未来复苏的转折点在哪里?
  
  龚方雄:欧洲企稳很难有特定标志。欧元区各国差异很大,法国和德国相对较好一点,意大利和西班牙早就不行了。欧洲经济企稳标志还是要看欧元企稳,看欧洲降息能不能更果断。之前欧洲央行反应比较迟钝,当全球都开始减息时它还想要加息,这实际上加速了欧元区的衰退。
  
  我们认为到明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有可能企稳。实体经济可能要比先企稳,因为本次危机的问题出现在房地产。而对于资本市场,如果在今年下半年企稳的话,明年上半年实体经济就能稳定。
  
  政策要适时、果断、灵活
  
  《21世纪》:你怎么看现在的全球通胀环境,进一步降息是否可能?
  
  龚方雄:通货膨胀的压力肯定已经消除了,现在全球面临的是百年不遇的同步衰退,通胀不是大家该担心的问题,要担心的是经济增长。我们预计2009年中国通胀率只有2.5%。
  
  但是货币政策是通过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的,本身有个滞后期,不是直接调节。
  
  《21世纪》:你感觉最近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保经济”政策效果会如何?
  
  龚方雄:近期出台的政策,比如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降低,都不能解决最终需求。一个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是因为它库存增加,货卖不出去了,而不是要不要贷款。现在尽管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或者退税,但如果企业没有定单,贷款也放不出。
  
  《21世纪》:关注需求中,你觉得关键是刺激内需么?
  
  龚方雄:对,一定要刺激内需,找到新的内需增长点!但这方面还没看到具体措施。
  
  任何政策出台到实施都有个滞后期,市场就担心现在具体政策都还没出,当真正出来时候会不会经济已经衰退很深了。如果经济下行动力很大的话,扭转起来也就很难。
  
  但刺激消费是缓慢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拉起来,需要改变人的储蓄行为,在中国还需要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来营造政策软环境。这就是说为什么要直接靠政府投资拉动。
  
  《21世纪》:这就关系到政策出台的节奏问题了。
  
  龚方雄:欧洲是个负面典型,他们的救市措施是被市场用大跌逼出来的,但市场大跌后元气大伤,等于经济本身也病入膏肓。这是西方决策的必然过程,肯定要病入膏肓以后大家才有共识。但这时政策往往也晚了。
  
  但我们觉得中国的这种政策滞后风险却不大,政府可以果断出台相应措施。比如说较早前出台的房地产“救市”政策,事先在国内可能缺乏共识,但是房地产对整个内需的拉动、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开影响非常大,保房地产是保内需的关键。因此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措施,但市场仍然觉得政策还是有点拖泥带水。
  
  我建议政策就是要适时、果断、灵活。我认为财政政策上可以更积极些,比如减税、刺激内需和加大基建投资。
  
  《21世纪》:目前,你觉得哪些是直接的财政措施要果断推出?
  
  龚方雄:比如城市铁路,它的投资对拉动内需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我觉得可以大干快干。从长期来讲它解决城市的拥堵问题,促进节能减排。
  
  至于2万亿的铁路建设,还没有确定投入的时间,可能是未来几年内投入。但如果房地产大幅放缓,区区2万亿铁路投资是难以弥补这个缺口的。
  
  《21世纪》:你觉得当前A股会下跌到什么位置?有投行认为,A股见底取决于企业盈利增速反转,你怎么判断这个标志?
  
  龚方雄:我们觉得如果A股没有更强的政策支撑的话,A股很难言底。
  
  目前看来,上市公司利润可能还有下行空间,但现在市场面临的问题不单是盈利。目前H股的静态市盈率不到8倍,而在一般正常市场环境情况下和过去的历史来看,H股的市盈率一般都是11到12倍,8倍意味着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再下降30%,这个事实已经过度反映了。
  
  现在就是市场没有信心,同时缺乏流动性。A股也是一样。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