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engcai
2008/10/9 11:19:32
此次决策层出台的时机选择不可谓不让人遐想。其一,降息选在全球同步降息之时;其二,降息选在9月CPI下周公布之前;其三,降息选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夜。
投行再次“奇准”预测
昨日,中国央行宣布降息的话音刚落,包括美国、欧洲、英国、瑞典、加拿大、瑞士、阿联酋等国家的央行几乎均在同一时间发布了降息决定。
而早在两天前,也开始陆续有外资投行对中国央行可能到来的降息举措作出“预测”。事实证明,这些外资投行再次作出“奇准”的预测。
因此,昨日多有指出,此次央行降息是和各国央行“进行过了充分的沟通”,而且此次央行降息更多地是为了顺应全球降息大潮,拯救全球经济。
不过,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指出,虽然央行的降息举动有与全球“联动”的意味,但此次多项政策同时出台显然是出于力保国内经济增长的考虑。
显见的事实是,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最新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纷纷创下近年最差纪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的经济能好到哪里去”?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中心教授刘纪鹏昨日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央行采取的政策是从全国国家总体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采取的一个正确选择。
“中国的政策首先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刘纪鹏说,“中国的准备金率至今高达16%,四大行还高达17%,美国的准备金率也就10%。”
武建东也持相同观点。他指出,中国的政策选择必是“先国内后国外”的顺序,“当前欧美经济的滑坡必然要求中国毫不犹豫地稳定国内经济,并且大规模、大体量地刺激和发展经济。”
可资佐证的是,与9月15日的降息举动不同,此次央行对长期进行了更大的“松绑”,兴业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央行此举暗示政府已经有意识地放松对于固定资产的调控,以保证经济增长。
其中的道理并不难理解。此前政府出台政策正值中小企业在困境中“苦熬”之际,央行、亦先后发文支持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因此,央行也就优先放松中小企业急需的短期利率。
后续动作会更大
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此次央行的降息举动只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下一步央行还将采取更大的动作。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昨日便指出,此次降息不太可能对中国的整体经济产生较大的效果,因为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悲观判断,企业贷款需求已经减弱,而面对更高的风险,商业银行放贷时亦更加谨慎。
哈继铭预计,央行还可能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未来12个月内人民币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将分别下调108-162个基点和54-108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400-600个基点。
刘纪鹏则明确表态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央行两次下调准备金率,并且开始降息,这只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向宽松货币政策一系列行动当中的第二步。
刘纪鹏认为,与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很低的情况相比,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显然还存在巨大的调控空间。
而在武建东看来,央行目前“多率齐动”导致的实际情况恰恰是:每一步都是温和的调整,因此“下一步仍有更大的松动空间”。
“如果美元继续贬值,我们国家的政策也将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武建东表示,“考虑到控制损失和帮助出口企业,央行极有可能实现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
也许,一切很快就会在今日起举行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宏观经济的定调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