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08/10/8 5:11:24
目前市场正处于境外危机带来的恐慌与国内护市举措效应相互碰撞的交错状态,但时间会逐渐抚平市场的情绪冲动,市场终究会回归于理性认识的状态。
中国经济仍是“首秀”
在全球经济与金融动荡的态势下,“明哲保身”已经成为各经济体的主要课题:既然大家都在防患“感染危机”,则最好的方式是“强身健体”。从目前形势看,各个主要经济体谁能率先走出全球经济衰落的泥潭,并率先步入到发展与增长的新周期,谁将在本次危机中获得“崛起契机”。从“明哲保身”与“崛起契机”的共同角度看,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已经有着无与伦比的诸多优势:前两年持续升息已经储备了足够的降息空间、位居世界前列的税率水平有着足够的降税空间、全球第一的储备和多年的财富积累有足够的财政腾挪空间;当然,还有全球最有力也最有效的行政调控手段。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全球经济衰退而下跌的最大受益者是中国。
综合以上,不难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即使在全球性衰退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根基仍是“首屈一指”,将来能够率先走出衰退泥潭并首先步入新的发展与增长周期的不是别的经济体,而是中国。二是,有了以上这个大背景和大趋势,结合“针对美国金融动荡已经做好各项防备预案”的表态,以及A股救市举措的陆续出炉,1800点的重要底部应该能够得到确认。其他外围市场短期涨跌的影响、股市本身的一些非制度性举措都已经经逐渐成为次要因素。
改善供需关系真利好
最新作用于股市的性措施,一是融券业务试点即将开始;二是公开市场接受非金融企业发行中期。前者的利好意义并不只体现在低迷的时候能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更大的意义是改变了的经营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的利好,主要体现在增加市场交易量、增加券商佣金收入和利息收入、券商成为融券品种的坐市商、“大小非”可以通过券商向市场给予融券(可以不失去股权)、在行情超跌与超涨时具有强烈的纠偏作用等方面。而公开市场接受非金融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尤其是优先接受大型权重上市公司发行中期票据,且可用于本公司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创造条件让这些公司有资金、有动力加入到增持与回购的行列。此两大举措的利好作用还在于:(1)两者并不是短期利好,而是制度性的利好,并且利好作用是随时间和市场变化而慢慢体现的;(2)两者的实质性作用是在于可以改善之前失衡的市场供需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大小非”一抛了之的市场行为;(3)此两利好发布在国庆假期里境外市场剧烈震荡并大幅下跌,而A股市场行将复牌可能面临大跌的时候,管理层由此向市场传递了坚决护市的意愿和决心。
1800点是“三结合底”
1800点是政策底,还是市场底?是阶段底,还是新的大底?或者根本不是底,是当前市场的最大疑惑,也是关系到当前投资决策的根本因素。我们知道,政策终究是外力,市场底才更可靠,而市场底成立与否的根本还是在于行情的价值水平,即对未来投资回报的预期。9月18日上证综指1802点时,静态市盈率为15.13 倍,2008年一致性预期的动态市盈率是11.81倍,均为历史最低(2005年998点时的静态市盈率为18.2 倍、4个季度滚动计算的动态市盈率为14.5倍)。建筑建材、机械设备、交运设备、有色金属、纺织服装、轻工制造、、金融服务、商业贸易、餐饮旅游等十个的估值水平创10年来的历史新低。从横向比较看,上证综指1800点时的估值水平与道琼斯、日经225、印度NIFTY等的估值水平相当,已明显低于标准普尔的动态市盈率,而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市场的估值水平本身都处于近些年来的低位。
显然,A股1800点的估值水平有着足够的安全边际,但有好的安全边际不等于有好的投资回报,这还需要关注市场估值标准的变化。从纵向的历史比较来看,调整市态下A股的估值波动幅度一般在15-20倍市盈率之间,平衡市状态下的估值波动幅度一般在20-25倍市盈率之间,牛市状态下行情估值的波动幅度一般在25-40倍市盈率之间。在经过大幅深挫之后,当前及后一阶段的行情属性与可能的波动幅度显然是介于调整市与平衡市之间。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带来巨大心理冲击,以及“大小非”问题导致的供求失衡就可能使A股出现20%左右的估值。目前来看,今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率在20%左右已成定局,虽然明年公司利润增长率存在诸多变数,但以高于GDP增长率的标准来衡量,谨慎预期达到10%左右的增长还是非常可靠的。如此,若以20倍PE再给予20%的估值折价,以2009年公司利润增长率10%为标准,不难得出未来一年偏谨慎状态下的行情估值中枢在2750点左右(如果导致估值折价的负面因素得以消除,则行情估值中枢还将上移)。即当市场情绪和思维回归于理性状态后,未来一年的行情将主要围绕这个中枢上下波动。
很显然,1800点的行情具有极高安全边际,具备了成立重要底部的价值基础,2000点附近的行情仍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