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之中,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美国政府救市出台几经波折终告通过,而期间外围市场则是再下一阶。节后第一天,证监会启动融券利好公布,而两市低开低走,沪指再度跌破2200点,期待已久的政策出台,市场为什么会如此反应呢?
A股市场的表现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密切相关。近一周以来围绕着美国财政部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悬而未决,全球股市跌宕起伏,并在“9·29”创出历史最大跌幅。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并没有扭转市场下跌趋势。世界主要股指以破位大跌回应美国救市对A股是一个打击。上周五美国国会通过救市方案,但其三大股指并不领情反而大跌而创新低,周一主要股指继续大幅下跌创出新低。就连节日期间走势较强的香港恒指周一也大幅下挫。相关分析认为,救助计划的通过难以对美国经济现状产生立竿见影的刺激效果,货币市场压力也并没有因巨额援助计划的获批而减轻,国际市场上间的拆借意愿继续大幅下滑。需求下降在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中充分得到体现,美国市场依旧低迷,这些都成为美国经济滑向衰退的明显信号。此次次债危机根源在于房地产价格下降和贷款重设导致的违约率上升,因此此方案出台仅仅是稳定了金融市场恐慌的蔓延,对于实体经济,我们仍然需要关注重点指标来分析其何时出现良性转变。
事实上,市场对于融资融券的反应是偏积极的。尽管首批启动的公司不会太多,因此利好的面并不宽,但长假即将结束之时传闻中的融资融券利好得以兑现,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近期继印花税政策之后管理层对市场的重视和关注,反映出市场前期的呼声得到政策的认可,这给予投资者一个政策可能连续出台的积极预期;另一方面体现出管理层试图对冲美股大幅波动可能对A股形成的冲击波。管理层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决心和预期对市场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
9月份以来,这种拯救股市的行动已经悄然展开,印花税下调,“双率”下调,汇金增持和央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市场在持续大跌之后看到了希望。更深一步的观察可以看出,政府政策不会仅仅停留在股市层面。股市是经济的基础,业内人士认为,救市措施会逐步指向经济层面,同时会带动市场一系列的相关投资主题。
中信证券员认为10月份可能是经济的关键转折期,会后“维稳”政策的落实将进入实质阶段。下一步可能出台的政策有: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放松,有三类工具可能选用:取消信贷额度限制、再次不对称降息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政策也会加大力度,一是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二是鼓励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减轻外贸企业压力,四是稳定农业生产,实施的手段则包括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补贴、扩大出口退税范围等。
招商证券研究员则提出,政策之手应能战胜市场之祸。首先,货币及信贷政策应将加快放松。决策层对世界金融危机殃及中国经济的担忧可能正在加剧,促使其通过各种手段保证中国经济维持强劲而稳定的增长;这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不论是对国内还是国际形势均是如此,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政府的作为与结果可供借鉴;未来反弹走势的演变应将视乎更多具有实质性影响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其次,政策性反弹已成共识。周末证监会果断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其意义并不在于可能带来有限的增量资金,而在于再次强烈传递了决策层护市挺市的意愿和决心。而大型央企在政策指引下所形成的增持与回购合力,正在继续引发平均仓位极低的机构投资者的共识,将足以抵消外围股市之祸。预计下周市场在短暂调整反映外围市场波动之后,政策性反弹行情仍有望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