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6个交易日内大盘涨了14.72%,之后开始无尽下跌。6个交易日内,机构资金净流出118亿元,机构持仓下降了0.09%,A股账户数增加了56万户。
9月19日至昨日,6个交易日内大盘涨幅超过20%。前4个交易日内,机构资金净流入114亿元,机构持仓上升了0.09%,A股账户数减少了26万户。三大指标都与"4·24"时完全相反,行情有了质的不同。
忽如一夜春风来。
本周利好效应持续扩散,中国石油(601857)、中煤能源(601898)、中国联通(600050)等蓝筹公司陆续发布大股东增持,股指、融券等预期则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想像力。上证周涨幅5个月来首次超过了10%,领涨全球,颇有率先冲破金融寒冰的意味。
本次行情的持续性究竟会如何?这是目前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大盘迎来根本转变
自1月14日上证指数达到年内高点5522点后,大盘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不断重复着下跌、盘整、再下跌、再盘整的楼梯形走势。唯一的例外是"4·24"行情,印花税下调后,上证指数从4月24日至5月5日6个交易日内涨了14.72%,为年内最可观的涨幅。但从第七个交易日起,大盘翻身无尽下跌。
而自上周四三大利好发布后,从上周五至本周四收盘,上证指数在5个交易日已累计上涨21.19%,远大于同期深成指12.40%的涨幅,可见,大盘股的闪亮表现在本次的行情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和"4·24"行情的最大差别。在那波行情中,领涨股登海种业(002041)、中体(600158)、国金(600109)均是游资疯炒的品种,而以为的机构则是借利好派发筹码。
根据,4月24日印花税下调后,大盘连续4个交易日机构资金净流出,累计达200.59亿元,尽管在4月30日,大盘资金净流入了85.10亿元,但5月5日机构资金再度净流出2.57亿元,6个交易日,机构资金累计净流出118亿元,机构持仓从17.97%下降至17.88%。在此期间,A股账户数(上海市场)则是从6985.21万户提升至7041.33万户,56万投资者冲入市场"解放"基金。
再来看本次行情,9月19日大盘涨停当天,机构资金净流出34.81亿元,之后的三个交易日,机构资金均实现了净流入,分别为52.79、83.62、12.04亿元,4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14亿元,机构持仓从17.08%上升至17.17%,而A股账户数则是从7095.81万户下降至7069.88万户,近26万投资者离开了市场。
由此可见,本轮行情和"4·24"有着本质的不同。机构资金净流入、机构持仓上升、账户数的减少意味着筹码正在向机构投资者集中。这也将使本轮行情不会简单地草草了结。因而,国庆后A股市场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投资机会。
警惕游资浑水摸鱼
具体来看本轮行情的个股表现,从上周五至本周四收盘,沪市涨幅超过20%的共有135只,截至本周三其中78只股票的散户数(持股小于1万股的账户)出现下降,占比57.8%。其中,散户数下降超过10000户的共有6只股票,分别是中国石油、中信证券(600030)、中国联通、中国中铁(601390)、中国神华(601088)、中煤能源,这六只股票累计减少了12.86万个散户,截至本周三机构资金净流入70.52亿元。相反,散户数增加超过10000户的则只有中国(601988)一家。
很明显,机构一周来的加仓、大股东的增持挤压了散户的生存空间。这轮暴跌以来,散户在一次次的失望后,变得越来越脆弱,由于担心继续下跌,2000点以下引发的反弹竟已能让散户慌不择路,乖乖交出带血的筹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35只股票中,散户数增加数额不大但增加比例超过9%的股票也有六只,分别是航天动力(600343)、国投中鲁(600962)、青松建化(600425)、南京新百(600682)、火箭股份(600879)、中国卫星(600118)。这些股票在上涨的过程中呈现出散户不断增加的状态,与上述机构资金大举流入的情况相反,这六只股票除了火箭股份外,其余的都遭到机构净卖出,合计资金净流出达2.19亿元。
虽然这些股票的涨幅也在20%之上,但很明显,是游资趁着大好局面在其中浑水摸鱼,其后续走势成疑。刚才已经分析到,由于本轮行情的性质是由机构发动,故机构资金的动向往往代表着行情的主流方向,因而,这类游资主导的行情不建议投资者参与。
6万散户被套二成
一周来的暴涨使得上海市场从上周五至本周四收盘,仅有17只个股出现下跌。细查这些股票,发现其中ST个股有7家,占比41.2%,很明显,这轮普涨行情中绩差股已经开始表现出疲软。而其中机构持仓量超高的机构"庄股"4家,分别是上海家化(600315)、欧亚集团(600697)、东百集团(600693)、银座股份(600858),可见,机构发动这轮行情没有首选这些自己早已、面临流动性危险的品种。
17只个股中,截至本周三散户数增加的有13家,占比76.5%,累计增加了8.79万个散户,其中,处于牛奶漩涡中的伊利股份(600887)增加了50023个散户,*ST昌河(600372)增加了20943个散户。
从Topview上看,散户涌入伊利股份主要是在9月22日,当天伊利股份剧烈震荡,结束了2天的跌停,振幅达16.18%,换手率高达32.47%,最终微涨1.38%,买入榜上只出现了一只基金,卖出榜上则是7只基金、2只险资和1个自营席位,清一色的机构席位。当天伊利股份的机构持仓从34.82%骤降至18.19%,散户数增加了42080户。之后2天,该股又是2个跌停,9月22日介入的散户浮亏已近二成。
*ST昌河则是在9月11日出现散户大举涌入,当日该股散户数从28317户剧增到51351户,一日之内散户增加了八成之多,大户(持股5万~100万股的账户)持仓从47.6%骤减至20.2%,散户持仓则从19.8%上升至36.6%。当日该股出现涨停,但之后的4个交易日,该股连续4个跌停,累计跌幅也近二成。
大盘的一派祥和之下,涌入这2只个股的65000位散户悲惨被套。
综合来看,机构对散户的挤压主导了本轮行情,不少散户离开了涨幅居前的股票,却涌入暴跌的个股。目前,机构资金的动向对股票走势的影响已形成了示范效应,据记者,目前仍有不少机构资金流入,散户数减少的股票尚未拉升,涨幅偏小,鉴于对后市行情的乐观预期,投资者可以更多地关注此类股票,避免再次被主力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