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股票圈〗 → 重塑"核心资产"投资法则
查看完整版本:重塑"核心资产"投资法则
2008/4/19 11:09:52
        上证综指在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下跌幅度达到了50%左右,几乎完成了上一轮牛市结束后上证综指从2245点到最终低点998点走过的五年路程,那么后面等待我们的是继续下跌还是有所反弹呢?这个最终仍然取决于整个市场估值中枢的确立,这个确立过程则是需要代表产业资本的大小非和纯粹的金本在不断交锋与磨合过程中实现的,而达成一致的核心判断标准来自于企业利润增速的变化。因此在整个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是十分理想的前提下,这种碰撞仍然会对市场产生很大冲击,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不过我们认为,这种碰撞与冲击应该是分阶段完成的,而阶段划分的标志应该是宏观经济到底给市场多大压力。
  从最新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来看,传递出的信号对市场而言是预期压力的缓解,因为市场最关心的两个具有意义的经济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首先,3月份的月度CPI较2月份有所回落,这种单月回落虽然并不是2007年通胀压力显著上升以来的首次,但却是同比增速回落幅度最大的一次,因此传递出来的信号是积极的;其次,从贸易数据来看,虽然一季度的增长是回落的,3月份的回升也不十分理想,但毕竟还是从2月份的极端低点显著回升。因此,可以说宏观数据表现出“该下降的下降,该回升的回升”的特征,再考虑到剔出电力、石油化工两大后,1-2月企业利润依然保持37%的高速增长,我们认为第一波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碰撞可能因为宏观数据压力的缓解逐步告一段落。
  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交锋的核心逻辑看,就在于对估值水平的认知,由于很多产业资本是以成本价成法确定,即“持股成本+时间成本+合理收益”,而金融资本则是以未来收益增长为基础确定的,但是由于二者最终需要在股票市场达成一致,那么一种可能的结果就是在各自的定价方法基础上各退一步。现在看来,由于市场估值的大幅降低,特别是大型蓝筹品种估值的显著降低,加上我们前面所判断的宏观数据压力的阶段性缓解,市场在目前区域暂时就估值水平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我们无法判断市场会选择就地反弹还是再破一次位后反弹,但从市场运行特征看,连续杀跌的力量正在减弱,而逢反弹抛售的压力仍较大。另外,根据市场运行的历史形态和决定运行形态的内在逻辑来推断,凡是伴随着政策性因素的阶段性底部通常表现为一个尖,而市场自发形成的阶段性底部更多表现为一个区域,目前市场显然比较符合后者。因此我们认为,市场在各方面因素都有所缓解的氛围下,可能会酝酿出阶段性反弹,只是这似乎不会改变市场中长期偏弱的格局。
  一方面可能有反弹,另一方面中长期仍然存在极大不确定性,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我们不禁想到了曾经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核心资产。核心资产概念的诞生是两大背景融合的结果,一是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二是以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而这两大背景因素其实是矛盾的,突出表现就在可投资资金规模的增长与可投资品种稀缺的矛盾,正是因此才出现了熊市阶段抱团取暖导致的核心资产概念。进一步从投资逻辑的角度给核心资产做个界定,我们认为可以总结为:“基于审慎性原则和完美投资法则下机构投资者不约而同购买的品种”。如今,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较几年前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核心资产重现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当年核心资产的典型代表主要有如下几类:一是品牌消费品,如贵州茅台、张裕、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二是零售业,如新兴业态的苏宁电器和区域龙头大商股份;三是医药,主要是一些具有独特配方和品牌优势的企业,片仔癀、云南白药等;四是资源垄断产业,如上海机场、盐田港、盐湖钾肥。这些品种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三大特征:预期明确、增长稳定、垄断优势。
  我们认为,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个相对有效的投资策略仍然会围绕这三个特征展开,即重塑核心资产投资法则。但在品种选择方面,我们认为现阶段需要较上次核心资产的形成更加精细化,主要原因是上次核心资产的形成时间是熊市,普遍不存在估值压力的问题,只要基于完美投资原则,把握企业经营层面没有瑕疵即可,而这次重塑核心资产理念的过程中则需要在企业经营层面考察过程中重点加入估值压力测试,那些具备上述核心资产特征,但估值远远偏离市场平均水平的品种尚不能成为核心资产。
  沪市本周-11.40%
  开盘3419.05 收盘3094.67
  深市本周-15.28%
  开盘13019.00 收盘11292.04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