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A股走势很是无厘头,基本是传言满天飞,短线客高度紧张并跑进跑出,昨日也是如此。股指昨日在多数时间内随波逐流,最后半小时瞧着股指即将走软,但不知从哪忽然冒出"神秘资金",愣是将联通和中石油这两头大象扛了上去,于是追势投机客大举杀入,股指最终收于红盘。沪综指周三早盘因美股隔夜再跌及"市场嫌汇金买股太少"而一度惨跌3.3%,最后收涨0.69%报2217点,深综指收涨0.86%。
本周还有两个交易日,目前已到了决定去留的时候了,还是老话题,持币还是持股过节?要回答这个问题着实不易,因为美国在中国国庆期间并不休市,谁也不能保证这段时间内美国不会出些什么事情,就连他们自己也拿不准。
中国股市建立至今,从来没像现在这样与美股紧密联动,这是个新问题。笔者相信,许多投资者会有许多理由减持,其中一部分顾虑就是来自这个因素。从常识来看,这么想很易理解,也很理智。
不过笔者却想到另一件事:A股已有十几年了,担心节日期间"有事"的次数很少,故以往那种节日经验在这次不一定适用。中小股民能灵活抛股且能够在节后视情形决定是否回补,大资金这么做的灵活性就要差许多。虽说大资金也会担心节日期间 "出事",但万一风平浪静,届时他们的处境就会和小股民不同,小股民只需简单追涨即可,一分钟就能拿回筹码,大资金却不行。因此,仓轻的机构这几天一般会建些 "底仓",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当然,仓重的机构也可能减些筹码。
当散户不太考虑 "底仓"问题时,机构却多少会考虑,其结果是散户总平均持仓会有所降低,而机构持仓会此消彼涨地相应上升。当小股民抛多买少时,一般意味着后市看涨,或者说预示着节后看涨,除非美股真的在中国节日期间暴跌。
大资金很难像小资金那样追涨建仓,操作时"有限地逆势"是必须的。"有限逆势"之窍要便在于分寸的掌握,在任何市场,如果一味逆势死顶,结局会很惨;可如果涨时增仓,跌时又杀跌,那多半会输钱。
从A股历年走势来看,长假后既有大涨也有大跌,似乎大跌次数还多于大涨次数,这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层习惯于节前维稳。再从A股历史来看,投资者担心节日期间"出事"的次数并不多,这次可能是最令人担心的一次。以逆向思维来看,不见得就该大幅减仓。
笔者认为,"没啥可担心"不一定是好事,就拿今年"五一"来说,当时恰好是减印花税之后,多数投资者认为股指走大B浪反弹,纯从形态上看,涨到4500点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没料到节后股指一路下跌。当然,地震也是因素之一。
未来两天的成交量相当重要,节后如果有重大利好,盘面一定"掩饰"不住,如果未来两天多数主流个股"超买"放量缓涨,那么中小股民应增仓,如果没成交量那么可适当控制仓位。笔者建议民看一下2000年1月27日和28日这两天走势,或有启发,笔者记得当时部分股票走势相当反常,在"超买"时却没有"正常的回调",依然在缓慢地上推,几乎就是在扫货。(记者 郑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