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东金 张祖武
现在,CPI的明显下降虽然是利好消息,但它对中间产品、资源型初级产品和其他消费品的价格传导过程并未最后完成。PPI的继续高涨反映了资源产品的供求关系仍然非常紧张,其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价格传导还在继续之中,最后结果并不确定。现在经济增长已经降温,进入了调整性的下降区间,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11.9%下降到今年第三季度的10.3%,需求拉动因素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推动因素对当前通货膨胀的主导影响就特别凸现出来。
成本推动成为当前国内通货膨胀主要因素,最深层原因还是生产要素价格机制的扭曲,价格同价值长期背离。我国在国际市场中以价格优势赢得产品出口竞争力,是建立在低廉劳动力价格和低廉资源价格基础上的。我国劳动力报酬严重偏低。资料表明,从1990年到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下降了12%。从全球范围看,我国许多初级产品特别是和资源型产品的价格被严重低估。在全球能源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输入国内后,国内已无法继续维持原有低价供给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本推动因素实际上是市场调节对长期价格扭曲的一种强行矫正。
分析近期的动向,显示了管理层积极治市的态度。对于从6000点跌到1800的市场来说,已经是过度的“理性”。这种过度的“理性”包含了对于经济的最坏预期、国际形势恶化预期,这些交织的预期已经很难解开。近期的政策的积极意义,在于无论是央企增持,如中石油大股东的大量增持,汇金对股的增持,必然增强市场流动性,有效缓解场内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股价结构。
目前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这些悲观预期是建立在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不断恶化带来的结果之上。但预期是否在不断恶化,需要的支持。从目前局势分析,美国政府的大手笔救市是否可以缓解恶化的局势仍需观察;而国内积极的政策,如果能够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对于国内经济的预期有所好转的话,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也会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