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盘市况
网站9月22日讯 今日两市出现盘中震荡,早盘惯性大幅高开,随后追涨资金迅速涌入,沪指一度逼近涨停,随后获利盘迅速涌出,两市发生跳水,沪指最低探至2164.80点,深成指最低探至7228.69点,随后市场震荡走稳,早盘沪指报2207.48点,涨6.38%;深成指报7415.14点,涨3.65%。两市今日早盘成交量有效放大,沪指成交834.92亿,深成指成交324.59亿,两市合计成交已超1100亿。
:金融领涨 食品板块盘中一度翻绿
今日金融股仍为市场上涨的中流砥柱,板块开盘几乎涨停,随后大部分涨停板被打开,除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南京银行牢牢封死涨停外,其余银行股都未涨停,其中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个股涨幅收窄到5%范围内;板块开盘全线涨停,随着大盘回落涨停板亦被打开,中信、宏源证券、长江证券等股价表现较好,涨幅维持在8%以上;酿酒食品板块表现较差,盘中一度翻绿,个股双汇发展、伊利股份、承德露露、三全食品等跌幅较大;,除去光明乳业、三元股份等个股涨停外,大部分个股涨幅在2%左右。煤炭石油、资源板块、有色金属等涨幅居前,农业、酿酒食品、钢铁、教育传媒等板块涨幅较小。
个股:涨势出现分化
银行、券商个股延续大涨,大部分个股随着大盘的回调涨幅开始收窄,其中近百只个股盘中翻绿,双汇发展、伊利股份等食品个股大跌,上一交易日被爆炒的两只川润股份、水晶光电封死跌停,封单占到流通盘的50%以上;整体来看,个股呈现普涨势头,然而涨势开始出现分化。
后市:盘中获利回吐有助阶段反弹展开
北京首证认为,从盘面情况看,大盘蓝筹股还是领涨的龙头品种,尤其是三大银行 还是最为强势的“一”字涨停板,我们认为尽管个股分化或短期反复难免,但中期反弹已由此逐渐展开。益邦投资认为,受到获利回吐压力以及对未来形势的担忧,大盘大幅度的震荡,股指一度仅仅上升不足90点,可是成交量极具放大,显示多空双方的分歧开始出现,2245点仅仅是心理防线的震荡,地产股以及低价股的弱势是暂时现象,个股普涨之后的行情,场外的脚力显然还不是紧跟汇金公司的操作。
更多市场信息
点击参与9月22日大盘多空
二、要闻简析
(一) 三大理由支持反弹仍将看高一线
在三大强有力的救市措施下,上周大盘迅速出现惊天逆转行情。接下来,在全线涨停奇观之后,个股分化在所难免,后市救市行情如何演绎成为投资者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虽然长线的角度认为,当前股市仍然处于熊市之中,但是此次救市力度史无前例。本周惯性冲高回落之后,仍将会有一波推升行情。后市股指看高一线。
首先,此次救市方式史无前例。汇金公司入市参与,类似于平准资金,这一举措是股市18年来首次使用。并且此次对印花税作出大幅调整,也是自1991年以来,股市首次单边征收花税,创下交易成本费用最低,将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市场交投的活跃性。还有随着部分央企明确行为之后,这些都能增强市场投资信心。
其次,眼前,全球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出手救市的规模史无前例。特别是,周末消息面上,美国财政部提出一项新的总额达七千亿美元的救援计划,带动周边股市连续出现暴涨。从而使国内A股市场反弹有了外围市场的支持。
最后,自上证从6124点下跌以来超过70%的跌幅,已跻身于1929年以来历史上十大跌幅之列。一般而言,历史上熊市在外力干预下的反弹幅度从10%以上到接近50%不等。而此次反弹高度理应在30%至50%之间。也就是说,反弹的空间区域应该在2340点至2700点区间可能性较大。
总的来说,直接有效的救市措施迅速增强了投资信心,推动大盘延续一段时日反弹。投资者可以适当地参与短线机会。一方面,关注银行、券商等品种短线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市场风格转移,超跌绩优成长类股有望重新进入投资视线。
[金融界简评]:一扫上半周的悲观情绪,全球金融市场都“疯狂了”,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A股市场的反弹力度也将会出人意料。
(二)7000亿美元平坏账 美政府呼吁全球协同救市
美国政府20日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要求国会赋予政府广泛权力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阻止金融危机加深。
据悉,美国政府目前正向日本、德国、英国等国政府施压,要求他们分别对自己国家的金融机构实施同美国一样的更大手笔的救市措施。专家认为,目前美国政府意识到,要解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仅是美国的单独行动还不够。一旦这些国家响应,也推出同样计划的话,这将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全球性救市行动。
[金融界简评]:这些更先进、更成熟金融管理层部门的救市示范动作,使国内管理层的救市动作有章可循,在美国政府的带动下,管理层对A股的救赎或将进一步深入。
(三) 证监会发布11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补充规定
中国证监会21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放松上市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回购股份的管制,取消备案式的行政许可。
规定共11条,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回购的放松管制,以前有关办法要求对上市公司回购实施备案式的行政许可,备案之后20个工作日内监管部门出示无异议函才能实施。这次针对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取消了行政许可,公司在股东大会作出决议以后,只需要向证监会交易所备案,同时可上市公司回购书,不需要等待监管部门进行审核。
二是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加强监管,提高市场操作的透明度。具体包括:强化信息披露时点,要求第一笔回购行为发生的次日应该公告,每当回购股份达到总股本1%时也有披露义务等。
三是借鉴国际经验,防止价格操纵和内幕交易。比如,要求回购价格不能是当天涨停板价格,在回购行为的实施不得在集合竞价和收盘前半小时,以有效防止价格操纵。在防止内幕交易方面,则安排了在敏感期不能回购的规定,在回购期不得进行分红,不能进行发行股份的规定。
由于补充规定是对2005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管理办法的进一步完善,因此,补充规定仅针对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并注销的情形加以规制。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在回购股份10日内应安排注销。
[金融界简评]:值得一提的是,为严防上市公司回购过程中出现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证监会还对回购价格和回购时间作出限制性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回购价格不能是当天涨停板价格,回购股份不得在集合竞价和收盘前半小时,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等时段不得回购股份。
(四) 上市公司群发增持讯息 300家央企如箭在弦
大股东增持自家上市公司的空间从未如此宽松——证监会允许“先做后说”,国资委明确表态支持并建议金融方面配合、上市公司严重低估的估值具有绝对的安全边际……面对着如此宽松的环境,难怪本周末有关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增持的消息纷至沓来。当然,更多值得投资者欣慰的消息未来还会接踵而至——毕竟,300多家央企所属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才是增持的“大部队”和“先锋力量”。
9月18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增持其控股的上市公司股份,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李荣融同时强调,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成为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中央企业所控股上市公司要成为资本市场的表率。同时,李荣融也希望央企增持或回购股份能够得到金融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