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A股市场在利好消息刺激下强劲上升,上证综合涨幅达到9.45%,而个股更是罕见的全线涨停。市场人士认为,暴跌之后大盘终现暴涨,虽然市场反转趋势难以确立,但阶段大幅反弹出现希望较大。
三大利好强力刺激
9月18日晚,相关部门出台了三项与股市有关的措施。一是财政部宣布从9月19日起,印花税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仅对出让方征税),税率维持千分之一不变;二是汇金宣布在二级市场增持工、中、建三行;三是国资委表态支持央企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对于三大业内给予高度评价。国信证券认为,三大利好同时出台,表明在证监会持续"建制治市"进程中,财政部、国资委等各大部委开始进行携手救市。申万所表示,此三项措施直接针对大幅下跌的股票市场,特别是汇金公司的投资操作直接针对受到最大冲击的股,组合政策对于股票市场具有实质的正面效应,有利于股票市场过度快速下跌后的反弹修正。
暴跌之后迎来暴涨
对于突然降临的组合利好,二级市场也给予积极的响应。昨日两市股指大幅高开,最终个股几乎以全线涨停的方式结束交易。到收盘的时候,上证综合指数大涨179点,涨幅达到9.45%,收于2075点;深圳成分指数上涨590点,涨幅为9%,收于7154点。考虑到ST个股5%的涨幅限制,昨日大盘指数实际也处于涨停状态。
不仅股指出现罕见的涨停状态,投资者短线一致看多的情况也令人惊叹。从全天交易情况来看,除开开盘后的一小时内市场存在分歧,成交额有所放大外,10点半以后两市成交额迅速萎缩,市场已经呈现无人抛售的状态,表现在成交额上,全天沪市成交430亿元,甚至低于周四的成交额。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情况显示投资者依然强烈看好后市,惜售心态强烈,至少短期内持续做多动力充沛。
反转趋势难以成立
面对短线大盘的强力上涨,业内人士依然相对谨慎,认为大盘虽然短期底部可能出现,并有望强力反弹,但反转趋势依然难以成立。
对于系列的政策措施,中金公司的是:不改基本面趋势,股市难有反转机会,逢高减仓保持灵活性依然是首选。他们的理由是前面的利好措施仅仅是稳定市场信心,并不是刺激经济的措施,因此对宏观基本面趋势向下的判断不变。美国百年不遇的信贷危机正在演化成为全球市场的金融危机,其对全球经济乃至中国外需的影响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深度可能都会超过投资者的想像。对中国而言,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之下,而国内下跌之势已成,以投资为代表的内需也面临着进一步放缓。因此,下半年及明年宏观经济受外需和内需均难有起色,企业盈利下滑趋势进一步明确。政府货币政策转向对经济而言虽构成实质利好,但亦恐难改经济下滑的趋势。因此,市场投资者对宏观基本面的担忧可能甚于此次维稳"组合拳"所能带来的利好效应,股市尚不具备反转的条件。
阶段反弹值得期待
虽然反转趋势难以确立,但市场对大盘在1800点附近的底部确立高度认同,认为经过70%的阶段暴跌后,即使是熊市中的反弹,市场迎来阶段爆发反弹的空间和动力都可能惊人。
根据中信证券对历史上熊市反弹的规律分析,有力度的反弹往往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经历了恐慌性下跌后的报复性反弹(如1929年熊市中美股在短短2个月内经历了60%以上的暴跌),随后则出现了高达48%的报复性反弹;另一种熊市中后期的反弹,熊市中后期股指下挫到明显低位,这个时候同等指数点位带来的反弹高度(百分比)要远远大于熊市初期。
从历史上几次阶段下跌来看,最低点后在短期内都迎来了比较凶猛的上涨走势。
从上证综合指数的历史表现来看,历次熊市大跌后都迎来爆发性上涨。例如股指1992年11月17日在386点见底,随后展开反弹,于1993年2月16日最高上涨到1558点,在短短的3个月里,涨幅高达300%;1994年7月29日股指见到最低点325点,接下来的反弹更为猛烈,股指在1994年的9月13日达到一个短期反弹的高点1052点。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涨幅超过223%。此次上证综合指数从2007年10月17日的6124点开始,进入了一轮长期下跌走势,目前最大跌幅超过70%,一旦企稳反弹形成,其空间同样可能惊人。
耐心持股调高预期
对于目前形成的强势趋势,市场人士建议投资者提高预期。在反弹的初期,市场普涨的特征较为明显,因此投资者要保持适当的持股耐心。从操作的策略来看,中信证券认为,超跌反弹应该是一个通用逻辑,近期跌幅较深的银行、有色、建筑建材、采掘等都值得关注。另外,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此次反弹的发动机主要是中央汇金增持银行股,所以一些大盘银行股例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表现是决定大盘反弹高度和反弹模式的关键因素,投资者可以重点留意这些个股的走势,以此为判断大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