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沪深两市合计成交仅328亿元,再创调整以来的日成交地量迭创新低的成交量说明了什么?
周二沪深两市合计成交仅328亿元,不仅创出6124点调整以来的日成交地量,而且是2006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事实上,近两周以来,沪深两市的日换手率持续维持在1%以下的低水平,与2005年 上证( 股吧)998点之前的情况相若。然而,随着许多大盘股的上市,指数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若按照过去的经验来判断,目前的地量也许不是真正的地量。这也是目前困扰市场、令人不敢入市的一个主要原因。
经过长时间、大幅度的下跌,业界普遍认为当前估值比较合理,但为何市场没有做多热情,成交量一再萎缩?本周一A股与外围市场的反差提供了经典案例。是日,在美国政府接管"二房"的消息刺激下,全球股市反响热烈:日经225劲升3.38%、恒生指数上涨4.32%、韩国股市和****加权指数涨幅则均在5%以上、股市同样大幅收高2%以上。但上证指数却以下跌2.68%报收,深成指更是下跌了3.58%。不可否认,从股市的环境与估值来看,A股市场表现得实在是太另类。
其一,从市场表现看,随着估值重心的大幅下降,股价的结构性调整向纵深发展。8月以来,不仅景气周期向上的医药、煤炭、铁路等股价大幅暴跌,甚至传统的防御性如食品饮料、商业零售等的股价也大面积坍塌。
其二,在市场持续向下寻底过程中,投资者投资发生了根本转变,"现金为王"成为最高准则。由于市场连续破位下行,套牢了一批批投资者,因此,投资者对估值优势、利好消息等的反应越来越麻木,入市意愿极弱。
值得注意的是,与指数下跌、市场交投低迷相伴而行的是一系列利好。首先,从面来看,8月以来政策面连续出台了多项利好。其次,我国CPI增幅自今年5月份以来的连续回落,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趋于适度放松的预期增强。再次,今年半全部A股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为5956.2亿元,同比增长19.1%。虽然较2008年一季度同比增长20.2%的水平下滑了1.1个百分点,但远远高于2006年时的水平。最后,9月份A股市场新增限售股解禁(反思"解禁之重")总量为65.46亿股,是2008年解禁股最少的一个月份。
萨特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不能否认成交低迷的事实,也相信事出有因。有人认为,市场疲弱有深层的制度方面的原因。不过,在同样的背景下,我们曾经创造了6000点的辉煌,因此,拿体制来说事,"远水救不了近火"。但目前的市场与许多基本情况相背离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