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08/8/12 10:27:04
近段时期以来,维稳的呼声不断,但市场却并不领情,近两周股指始终在5日均线的压制下震荡走低,从上周五开始更是出现全线暴跌的场面,沪深双双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应该说,出现调整在情理之中,毕竟现在很多面临着成本提高和市场疲软的双重挤压,经营状况在持续恶化。而在资金面较为紧张的时候,"大小非"减持又使本已积弱难返的市场雪上加霜。但是,出现目前这种过度的下跌显然是非理性的。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高达10.4%,这在全球范围来看也是少有的,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下跌幅度却创世界之最,这实在有些矫枉过正。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已经与成熟市场基本接轨,而结合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理应存在一定的成长溢价。另外,虽然"大小非"问题仍会在较长时间内对市场的资金面构成压力,但国资委"央企不敢随意减持"的表态,以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做出自愿延长禁售期的承诺,都使市场的压力得以减轻。同时我们看到,原来市场担忧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近期也越来越明朗。
客观来讲,市场出现的非理性下跌,实际上是投资者恐慌情绪最直观的反映,短短九个月近60%的跌幅,对市场信心构成了巨大的打击。在这样的心态下,利空因素被无限放大,甚至一些利好也被看成利空。比如涨了,担心通货膨胀,油价跌了,又被看成是经济下滑需求下降的反映。调控紧了,担心抑制经济发展,调控松动,又怕重新过热。要化解这种恐慌情绪,一方面要靠经济转好的事实来改变悲观的预期,也需要管理层明确的态度和切实的措施。近期"维稳"之声不绝于耳,但直接针对股市的实质性措施始终没见出台,这是市场对各种"维稳"呼声反应日趋冷淡的主要原因。"维稳"不代表暴涨,但如此的暴跌显然更不是"维稳"的初衷。目前A股市场从估值水平、成长性等角度来看都已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具备走出一波反弹的条件,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强力的实质性利好出台,才能挽狂澜于即倒,否则市场的恐慌情绪会越来越强。(记者 唐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