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是今年继3月份以来,限售股解禁额度最集中的一个月。天相投顾最新显示,8月将有超过100家公司的340亿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预计将超过2800亿元,为7月份的近4倍。如此大的解禁数额,难免让投资者担心市场是否会受到大的冲击。
记者采访了几位分析师,大家大多认为,8月的解禁压力并不可怕,数额庞大不代表减持量大。大小非解禁根源何在,将来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大小非解禁的压力,这才是我们在看到解禁洪峰时应该认真思考的。
大小非增量才是重大隐患
国元首席策略分析师兼副总刘勘认为,8月解禁压力其实不是很大,无论解禁数额有多大,从获得解禁两年时间来看,符合解禁总股本的才减持了25.47%。非流通股东当然沉淀成本不同,但解禁未必就会减持,把资本变成金本,这些金融资本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必须达到控股地位,虽然获得了流通权,也必须经过国资委批准,不要把大小非当做一回事。用10年眼光看,现在一定卖的是地板价。
最大的担心不是现在的大小非,而是新IPO,新增量的大小非,对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重大隐患。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非把过去遗留的一些问题都解决了,也获得了市场认可。不怕存量怕增量,将来都是要流通股东买单,流通股东要是没完没了买单,这才是最不公平的。
应该呼吁实行全流通发行、全流通上市,把可能埋下的祸根切断,这才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应该从一级市场发行制度上改变,这才是一场革命。
天相投顾分析师王昭华表示:“大小非都有很多股东,关键要看解禁的股东结构,小的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大的解禁了也不会立刻卖掉。如果持有大小非的股东是大型的国有企业,那它就不会卖;要是股东是民营企业,可能会卖掉,对市场形成压力,即使存在解禁压力,也不会太大,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8月过去就好了。”
钢铁处于夕阳产业
8月份解禁特点表现为高度的集中性,行业集中、时间集中、额度集中、股东集中。宝钢股份的解禁额度最大,超过1000亿元,其次是中信证券的228亿元,苏宁电器的168亿元,3只解禁股合计解禁额度占8月解禁总额的65%。
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解禁股数占到8月解禁潮的半壁江山,将有宝钢股份、韶钢松山、长力股份等陆续解禁。其中,宝钢股份独家解禁119亿股,预计是8月解禁市值唯一一家超百亿的。
有市场人士表示,大额解禁的不能碰,不是对手。但也有人认为,大小非解禁对于不同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宝钢股份解禁后,走势将会如何?钢铁行业是否会受解禁压力的连累而被抛弃?
“钢铁行业耗能大、污染大,而且要素价格都在上升,中国钢铁行业是一个夕阳行业,不太看好。”刘勘如是说。
他认为从中长期发展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减速,中国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完成后,产业升级和产业集中度提高,还会需要那么多钢铁吗?但宝钢已经不完全是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了,它涉及保险、证券、科技等多个领域,已经转型为以钢铁为主的多元化综合经营体了。
王昭华表示,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大小非转移到了基本面上,3、4月份是因为大家都非常怕大小非解禁,而现在最担心的还是经济不好,周期性行业就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有些人不看好钢铁行业。我们觉得现在钢铁行业处于高位,估值和景气程度还可以,具有一定投资价值,但不一定安全。如果经济下滑,整个大盘不安全的话,所有股票都不安全。
此外,电力股的解禁额度也比较集中,国电电力、华电国际、国投电力的解禁额度也不小,电力的解禁也值得关注。
大小非是试金石
“不管大小非量有多大,关键要看上市公司有没有核心价值,核心竞争能力、潜在盈利能力如何,要区别对待。”刘勘如是说。
大小非解禁与否将是一块试金石,因为大股东最知道股本的内涵价值,如果知道含金量高,你让它减持它也不会减持。比如三一重工就敢说3年内不流通,西飞国际就敢说 60块以下不卖。被低估的、有渠道、有品牌、有市场、有增值潜力的上市公司,你叫它卖它都不卖。大小非解禁要看大股东表态,如果知道底牌的人都卖了,那其他人也就没必要去投资了。
据统计,8月解禁的上市公司的股东是今年3月以来解禁股东数最少的一个月,只有60家大非和502家小非股东解禁。尤其是小非股东大大减少,远远少于今年3月以来每月均在1000家以上的水平。所以8月解禁关键要看大非如何表态,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大小非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解禁的压力,还有一些借鉴意义。
刘勘说:“大小非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中国股票非常具有投资价值,他们当初就是因为没流通,被锁定若干年后才赚了个盆满钵满。所以只要是不下课的好公司,拿着10年、20年,年投资收益是较为可观的。之所以风险大,都是一级市场发行制度惹的祸。大家都认为大小非解禁压力大,导致市场抛售,所以市场下跌,被一些没有经过实证过的分析人士给扩大化了。关键是一级市场发行方式制造了二级市场泡沫,制造了风险,流通股东在刚开始进入市场时候,出资成本不同、游戏规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