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见底2566点以来始终表现出涨跌两难的沉闷特征,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是,成交量一直无法形成实质性的突破。从演变与量能关系的历史规律来看,沪市日成交量在1200亿元以上为“攻击量”,700亿元以下为“防守量”。目前行情运行的实质是在以“防守量”来策动反弹。因此,就反弹空间而言,成交量确实是大问题。但我们认为,当前观察市场的要点在于“防守量”背后的积极盘面因素,而非狭义空间的预期。
首先,“一保一控”取代“双防”成为调控的首要任务,显示宏观调控从总量调控逐步向结构性调整转变,这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对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宏观正在发生的微妙积极变化可能导致市场系统性风险释放过程告一段落。
其次,中国石油、工商、中国石化、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前十大权重股上周对上证综指累计正向贡献86.73点。这是近期少见的积极信号,权重股的估值优势对股价形成的支撑力正在得到加强;同时更体现出,在奥运维稳行情中,等主流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正在向积极方向转变。
最后,市场整体的“防守量”背后,正在孕育着主题投资热点中期性转换的“时间之窗”。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可能导致相关奥运概念股炒作的落幕。而上海世博会与预期中的迪斯尼主题公园将重新定位上海第三,作为世博会与迪斯尼主题投资的主要载体,上海本地股目前正处于“热身”阶段。我们认为,世博会与迪斯尼主题可能成为A股市场中期主题热点。
因此,通过洞察“防守量”背后的积极潜流,我们认为,2566低点起步的“反弹”,意义并不在于短期空间。通常认为的这波“熊市反弹”可能正在演变成为调整方式由上半年纵向下跌到下半年横向整理的过渡。市场系统性风险释放正在转变为结构性估值压力的化解。(上海 屠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