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在招股说明书里说得很好,募集资金是用作投资等等,但往往实际做的却是另一回事,对于恶意圈钱的行为,建议证监会应该严查”
“进入资本市场的时机,有的时候不是企业能选择的。”中银国际副执行总裁任劲6月27日下午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今年不是证券公司上市的好时机,但也没办法。”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部首席分析师潘向东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如果光大证券再不上会的话,按照证监会审计规则,很多地方都需要再重新审计。所以,6月30日是时间节点。如果不能过会就得再来一遍,递交新的资料。而半年后的市场情况,谁也不知道。”
6月28日,西部证券将向证监会汇报,递交二审的补充材料。6月27日,西部证券一位高管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说:“个人判断,西部证券上市近期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此前一天的6月26日,光大证券上市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来自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消息称,将于6月30日审核光大证券IPO申请。
光大证券和西部证券顺利迈开的步伐,为IPO上市开启了尘封5年遐想。
闯“年关”
2002年12月上市的中信证券作为首家IPO券商登陆A股市场,自此之后,券商IPO进入停顿阶段。在熊影凶悍之年,光大证券、西部证券争先冲刺A股,国信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银河证券都在积极推进上市的进度。
对于选择在这个时候IPO,光大证券内部人士向记者感慨:“没办法,本来打算三四月份上市的,但市场不好,一直拖到现在,再拖也不是个办法,毕竟机会难得。而且,虽然可能股价会比较低,但只要总的额度上去也不错。”
“的确是这样。”经济学家陈志武在接受一周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虽然现在上市客观上不是个好时机,但从长远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万一今年不争取上市的话,明年可能就没机会了。”他同时告诉记者,券商上市之所以如此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连续三年盈利这个条件很难满足。
“目前西部证券对外属于缄默期。”西部证券管理层一位知情者向记者透露,“IPO一事暂时没有什么困难,进展很顺利。目前初审已经通过了,二审只是要求补充资料,因为之前上交的是资料。今年新的财务已经完成了,28日交到证监会。”
西部证券内部高管说:“证监会还是很积极推进券商IPO进程的。去年六七月份,很多券商的第一稿就提交修改了,但我们9月确定保荐机构,11月才申报。不过我们跑得非常快。监管层对我们公司比较认可。虽然西部证券相对小一点,但比较有特点。今年市场环境不好,但是我们坚持对低估长期持有,所以目前自营部门还在盈利。”
另外,招商证券是最早进入IPO辅导与准备上市的券商,去年6月有报道称,招商证券已聘请瑞银及高盛高华,负责其A股的IPO项目,标志着招商证券IPO计划的正式启动。
据招商证券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原计划2007年10月实现上市。但之后,招商证券没有出现任何的上市进展,一直处于漫长静默期。有报道说,股权集中的拖而不决与对博时的持股比例“越线”影响了招商证券的上市进程。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招商证券的确可能是因股权问题主动延迟的。
据华泰证券新闻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先生介绍,目前推进上市没有最新进展,我们还在筹备推进,具体阶段不对外公布。
而与光大证券互做承销商的东方证券,其2005年的亏损使其无法达到连续三年盈利的券商上市标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其虽然通过财务调整已扭亏为盈,但这个调整很可能不被管理层认可。东方证券新闻办公室亦透露,没有最新的情况,没有最新的进展。
被冷落的券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曾任北京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的谢太峰表示:“现在证券公司上市问题,应该是和商业类金融机构同等对待。但是,过去我们监管层总两眼只看到商业银行,没有充分重视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一样,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上市前,很多银行面对资本重组率太低,资产不良问题。而证券公司也面临同样困境,特别是证券公司没有合法的渠道,不允许从银行贷款。不能进入同业拆解市场。
截至目前深沪两市已经上市的券商股包括中信证券、宏源证券等近10家公司。1999年,宏源证券是从宏源改制来的。2002年12月上市的中信证券,是国内首家严格意义上的IPO券商。其余券商多通过借壳的方式曲线上市。
“在1999年之前,没有一家证券公司上市。因为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是为国有企业、工业企业等实体企业募集资金的。1998年开始国企历时三年解困时期,在资本市场容量有限情况下,把上市资源给了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国有企业。”谢太峰说:“1999年5·19行情之后,为国企筹集了很多资金。”
2001年开始,证券市场进入5年熊市,很多券商盈利大幅下降,再加上历史问题,比如不良资产。在熊市环境中,公司上市已经放慢速度,也不可能那么大扩容。2006至2007年的两年牛市行情,对证券公司上市提供了很好的行情。但牛市太短了。
“随着资本市场开始不缺钱了,金融企业开始上市,但主要关注商业银行。当时最关注的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我们银的不良资产多,资本充足率低。这时忽略了证券公司。证券公司不良资产也是很多的,需要处理。”谢太峰说。
从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这两年多的时间内,共有19家证券公司因、违法经营导致倒闭或被接管。其中鞍山证券、大连证券等6家证券公司倒闭,大鹏证券、南方证券等13家证券公司被接管。
“熊市”下的券商
谢太峰认为,“在这个时候发行是很难成功的。对市场会造成一个利空效应,加剧了本来应该放慢的节奏。即使上市成功,市场短期内不看好,取得不了投资者的认同。”
“随着发行市场市场化,上市公司的定价市场化,逐渐加快。承销过程中,证券公司面临较大的风险,需要更多资金。证券公司如果光靠资本金,是无法承受的。”
“目前投资者信心受挫伤,不是券商上市的好时机。虽然有关方面不承认这是熊市,但是今天又跌了超过5%,大幅上涨,对整个世界,中国经济运行。受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紧缩银根,高油价,再紧缩,宏观经济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对证券市场都是利空的。油价、粮食价格、人民币上升,这些都对中国的影响,影响到未来发展的预期。”谢太峰表示,“最起码,短时间内,油价下不来,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下不来。短期内,不看好证券市场。影响到业绩,这就不是很好上市的时机。”
6月26日,受欧佩克轮值主席预计国际油价仍将走高,以及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威胁减产的消息影响,纽约、伦敦两地油价26日均突破每桶140美元,并创下最新收盘纪录。
当日,美国三大股指均暴跌3%,道指创20个月新低;沪指27日亦重挫5.29%收报2748.43点。
“证券公司靠天吃饭,股市好,业绩就好;市场一低迷,证券公司就受影响。”谢太峰分析说,“现在熊市来了,证券公司业绩受影响。奖金受影响,开始裁人了。熊市发行,业绩不能受到投资人追捧,后市不太看好。”
我们现在市场,证券公司业绩受影响。上市过程缓慢,准备上市,到最后发行IPO,投行项目比较长。
“圈钱”质疑
“有些已上市的证券公司其实是不需要那么多钱。他们融资融的额度,跟自身需求的额度,不是太相称。”西部证券内部人士说。
“2005年之前的券商大都是亏损的,2003年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有券商解散了”。陈志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