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万隆 成长投资顾问群
提要: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建筑一经过会,意味着在暂停近4个月后,A股市场又将迎来新的大盘股发行。而大盘股发行重启对市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近期证监会宣布将于6月5日审核中国建筑股份公司的首发申请。根据中国建筑招股说明书的申报稿显示,公司本次拟发行不超过120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300亿股,此次公开发行股数预计不超过总股本的40%。中国建筑此次A股发行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重大工程承包项目的流动资金等6大类项目,共需资金426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建筑一经过会,意味着在暂停近4个月后,A股市场又将迎来新的大盘股发行。而大盘股发行重启对市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是本轮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发行大盘股对市场心态影响明显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大盘股中国建筑120亿股IPO即将过会的消息,无疑给六月初的蒙上阴影。
从整体来看,目前的市场心态依然相当脆弱,资金供求显然仅能勉强维持在一个弱平衡的格局上,流入市场的增量资金也极其有限。比如上证所显示,在上周一开始立场动摇,结束了长达9天的连续净买入,再次回到5月初的净卖出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400亿市值的大盘国企股发行引起市场参与者的担忧,是非常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建筑的过会意味着在暂停近4个月后,A股市场又将迎来新的大盘股发行期。所以一旦其过会,投资者必然担忧这之后是否会有更多的大盘股发行甚至于红筹股回归。从市场本身来分析的话,考虑目前微弱的资金平衡关系及市场心态,市场本身是不太可能消化大盘股发行这一利空的。
二、管理层此时发行大盘股意欲何为?
和管理层一直强调稳定市场的态度不同的是,这次中国建筑的发行恰逢市场心态最疲软和敏感之时,这和稳定的大基调可能有点格格不入。而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稳定出自于政治压力,稳定必是现阶段管理层最核心的任务。从这点来看,此时的大盘股发行不太可能如某位分析师所言,用于调控市场供求关系。
而换一个思路想想,监管层在此时发行大盘股,很可能是处于对后续政策措施的自信。前阶段有部分研究机构认为,管理层的思路很可能是不但维护奥运前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稳定,还可能要维护奥运后的政策延续性和市场预期。这说明,监管层可能应对目前的市场现状而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准备。也就是不排除,在大盘股发行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多政策后手,如扩大入市资金等,以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等。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特批成立不足半年的中建发行,监管层似乎有意借奥运东风的意图,可能也包含着监管层对奥运前后市场格局的一种预判。并且随着6月解禁规模的缩减和小非抛售逐步为市场消化,市场上最大空头小非们的抛售动力是否会阶段性衰竭,管理层对中期供求关系可能比市场本身设想得更乐观,也是其选择6月安排大盘股发行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市场能否消化大盘股发行利空
上文已经强调过,依靠目前市场自身的能力,是难以消化大盘股发行对市场本身影响的,尤其考虑到场外增量资金不足的背景下。而基金发行遭遇寒冬来看,单纯依靠基金发行来解决资金供求的问题也不现实。这决定,要消化大盘股发行对市场的冲击,唯有从政策层面改变市场预期,引导场外资金流入。
以往历次大盘股的发行高峰期市场行情往往都不弱,甚至于大盘股往往能够表现较好,其背后的因素往往是政策以及发行方的利益驱动。而近期的崛起,仅仅是一个巧合,还是有更多“猫腻”在背后,是值得我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