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十月二十九,是我的出生日.按老家江苏习俗,是虚六十五岁的生日.而且再过一天(阴历十一月初一)就是我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了祝贺我65岁生日,祝福我的未来和纪念父亲一百周年诞辰,特写下这篇祝福和纪念的文章.
我出生在江苏省泰县姜堰镇(现为姜堰巿),那年我父亲三十六岁,母亲二十七岁.那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父母常常怀抱着我,手拉着两个哥哥和一众亲邻到附近乡下躲藏.以后,日本鬼子投降后,又是国民党猖獗,姜堰成了国民党的重要阵地,桥头堡,陈毅元帅曾亲率部队驻扎黄桥,在苏北一带与国民党展开激烈战斗.到一九四八年秋,家乡获解放.我就是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在父母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以前曾听母亲说过,我小时候没有奶水,是用米汤一口一口喂大的.在那种情况下,我下边有两弟弟夭折了.没能活过那个年代.到一九五零年我们搬住到街上"刘家桥巷"才过上有了一个固定的住所和比较稳定的生活,虽然父亲薪水不高,但一家人勉强温饱平安的生活过来了.到一九五五年母亲又为我生了一个弟弟,整小我十二岁.同属羊.曾有瞎子算命先生说:我这头羊命凶,克死了下边两个弟弟,再后这弟也属羊,就互抵了,相安无事.
所以,在我生日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生命.是他们养育了我.这里我要重点说说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最初她没有自己的名字,是叫"陈黄氏".我记得大约是一九五三年,那时学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安排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和邻里扫盲,当时我是上小学三年级,就担起教母亲和对门一家婶婶学习文化的任务.我母亲就是在这时才多少认识了一些字,才正式启用了自己的名字--------黄如珍.母亲一生就为这个家操劳,用父亲每月拿回家的为数不多的三十几元钱安排着一家人的生活.每到月底,她就愁眉不展,东挪西借;每到我们弟兄三开学要交学杂费,虽然只几元钱而家中也拿不出,我们弟兄都要哭一鼻子.而母亲就是以她宽阔宏大的胸怀维护着这个家,以她那宽厚仁慈的品质熏陶着我们弟兄的成长.二零零四年元月,她八十九时与世长辞.
我的父亲我已经在另一篇文章中描述过他.他留给我的最大"遗产",就是教会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和他那对工作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但他不善言词,不与世争,也一样遗传给了我们.一九七八年四月他患病住院,我带着他的孙孙从****回姜看护他直到他去世.今年七月,我又带着我孙孙(假期)回姜祭祖.纪念他诞辰百年.
因此,在我六十五岁生日之际,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其次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因为在我离开父母走上工作岗位特别是我与她结婚后,是她处处,时时给予了我力量,使我能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另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儿,我的儿媳,是他们为我生下了我的孙孙,我的生命的继承人.我还要感谢的是那些曾经是我工作中的领导和同事们,不是你们,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收获和成果.我还要感谢一切的人们,是大家构筑了和谐,平安的社会,才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