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优美动听的纯****风味的歌曲<送给你一束沙枣花>,你听过吗?歌词这样写道:
坐上大卡车 / 戴上大红花 / 远方的年轻人 / 塔里木来安家 / 来吧 来吧 / 年轻有朋友/ 亲爱的同志们 / 我们热情的欢迎你 / 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 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不敬你酥油茶 / 不敬你哈密瓜 / 敬你一杯雪山的水 / 盛满了知心的话 / 来吧 来吧 / 年轻的朋友 / 亲爱的同志们 / 我们热情的欢迎你 / 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 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这首歌伴随着激昂的口号声,锣鼓声,汽车轰鸣声,激动了整个一代青年人,记录了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壮举.
这就是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成千上万的上海知识青年奔赴****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农场,屯垦戍边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作为一个1964年进疆,并在那里与上海知青同战斗,共欢乐,既激奋又艰苦地生活了17个年头的我,每当想起,哼起这首<送给你一束沙枣花>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为上海知青屯垦戍边的壮举而激动,为上海知青"斗天地,献青春"的精神而自豪.
1963---1965年大批上海知青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好儿女志在四方,到****干革命"的号召,带着几分悲壮,几分激情,几分希望,挥泪告别亲朋好友,踏上西去的列车.经过几天几夜火车,汽车颠簸,他(她)们被分配到农一师各个团场,从阿克苏到阿拉尔,从沙井子到塔里木,沉寂的沙漠戈壁一下子有了生机,到处有上海知青的影子,到处有上海知青的欢声笑语.
在农一师六团,从团部股科各办公室到各营连排班,机耕连.值班连,畜牧连,工程连,.卫生队,文工团,以及学校,除几个主要领导一些技术骨干,全部都成了上海知青的天下.在这里他(她)们过着半军事化的生活.早晨吹号起床,跑操,就餐.晚上,班会,吹号熄灯.全部是统一的
.在这里,他(她)们得过好三关.
一是劳动关:去那里主要任务是"屯垦",就是与地斗,改造大自然.一句话,就是要在戈壁沙滩种粮食,平时的劳动就是平地,打埂.两天下来,手上打起血泡,肩头红肿.要碰到挖大渠,那就要吃住在工地,劳动量大得惊人.可这些大都巿来的小姑娘,大小伙没有叫苦叫累,个个生龙活虎,努力完成了各项生产,工作任务;
二是生活关,主要指吃的方面.那时的主食是玉米.每餐都是一只玉米馒头,一碗青汤(大家戏称"玻璃汤"),一个月难得见一餐肉.不过这玉米馒头,还真是养人,只见一个个女生都"发"了起来,时间久了,她们一餐只吃半个或小半个,将多下玉米馒头切片晾晒干然后私下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三关是意志关,因为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天天,月月,年年都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劳动,劳动再劳动,对于从小生长在上海大都巿的这帮知青,他(她)们没有退缩,没有动摇,而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为边疆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支撑起****的一片天地!
这就是当年一代上海知青,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创下的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壮举.
如今,虽然绝大部分当年的上海知青已经按政策返城,回到上海,但他们回顾这段往事的时候,他(她)们都引以自豪.而我,每一次去上海都要与他(她)们聚会,我们一起回忆过去历史,畅谈当今社会变革,我们一起痛饮美酒,高声歌唱那优美动听的纯****风味的歌曲:<送给你一束沙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