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道
2006年12月21日1点27分,生养我的慈父历经病魔长达十几年的煎熬,不幸与世长辞了。我的心只有一种痛,一种悼念,任凭悲伤泗流。我想,生前没有好好孝敬父亲,我要将我对他的愧疚与怀念写下来,让自己得到稍许的轻松。
亡父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就他如朴实的外表,为人善良、厚道一样,和许许多多正直、善良、淳朴的农民一样,在平凡的乡村,默默无闻地干着叶的事业,作着根的奉献。他的一生如小草那样不招人显眼,像泥土一样芬芳,堪称地道的农民、优秀的共产党员、合格的父母官、模范的父亲、孝顺的儿子、称职的丈夫。父亲的撒手人寰,是我们做下人的莫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人生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我懂事的时侯,父亲总是教育我们要为人诚实,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尽管父亲读书不多,但热爱学习,而且一有机会就告诫我们兄妹几个要勤读、善学、苦究,既要学好书本,又要不失时机向长者、智者学习。他常常对我说,寿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古训、良言。说这句话容易,可作起来难啊!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以致兄妹四人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干出了各自的成就。姐姐年幼主动辍学回家务农,以解家大口阔之忧;独自一人闯天下,能够逆难而进,作好一个女人应该做的妇道和付出。在重新组合的家庭里,夫妻携手培养了一个女博士生。哥哥从无到有,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创办了一家民营企业,每年向国家、地方贡献税收十几万元,现安置就业人员60余人,是英山县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我现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从小酷爱文学,文学作品频频见之于省、市报刊。我儿子今年考上名校黄冈中学。妹妹乐善好施,对人宽容、耿直,多处再现了老父性格。如果没有父亲的身体力行,严格要求与真诚博爱,我想,作为智力平庸的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回想严父的慈爱与无私奉献,我的心情有说不出的沉重与欣慰。我深深的怀念亡父,又为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而无比自豪。父亲,我爱您!您没有离开我们,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亡父不单是个好父亲,而且是个好干部。父亲从青年时起就在小队、大队当干部,因为工作出色还被多次抽调到县里、区里负责临时性、重大事情的调研、检查工作,曾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父亲在任大队长期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于律己,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以大队为己任,尽职尽责,为广大村民所爱戴与敬仰。凡是四十岁以上的村里村外的人都知道,我此时的所言是真实的。父亲所处的时代造就了他的工作作风与办事个性,如今先人已去,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与沉痛的悼念。我敬重父亲,更敬重那个时代的精神!老父虽然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像一种怀念永远飘荡在我们的心头、眼前,催我们奋进,叫我们与人为善,更好的回报社会与人生。
父亲曾对我说,他一生有许多干老子 ,也有许多干儿子。张宽富叔的父亲,他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端茶喂水,洗澡穿衣,几年如一日,直至把他送上山。姑儿谢细灵在父亲的照顾下成人;家境贫寒的谢如意在他的扶持下考上大学,成为北京一家公司的老板。但父亲从不图别人对他有什么回报。父亲看到许许多多的儿子成人、成材,心里常常像吃了蜜样甜,难抑幸福的微笑。那自然、质朴、热烈的微笑此时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走了吗?没有。你看,他那微笑。
父亲对祖父母的孝敬在方圆几十里是出了名的。在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父亲总是天没亮就起床上山扯野菜,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到田里择快要成熟的大麦,然后将它们作成野菜汤、大麦粥,送给祖父母,自己吃点剩汤余粥;父亲当上大队财经队长后,有时到县里开会,在县招待所进早餐时,对自己的那份馒头一个也舍不得吃,而是用手帕包回家,带给喜爱吃又难得吃上馒头的祖父;每次从大队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祖母的面前或床前问候一天来的情况,说话声音是那样轻巧、富含亲情,让我着实感动。而对于他自己呢?在他的晚年身患重病,卧床多年,只要自己能挺住,能自食其力就决不惊扰我们。即使痛苦不堪,见了我们也强装无事,若不是脸上痛得汗珠直流,我们还真以为他相安无事呢。他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工作、事业,我们过得是否好,宁可不花钱,忍痛不治病。我们尽管事业有所小成,但是比起父亲对上人的孝道,对下人的宽容,我们真不知如何面对亡父的爱,如何面对亲朋戚友的拷问。为什么父亲的这些伟大之处,只有在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后才能感觉到呢?!啊,父亲,我的父亲,我不孝!,我有愧于您的痛爱与无私!您这一走,我再也见不到您的慈祥、微笑的面容。您留下我们的是无穷思念、深重的愧疚与厚实的期望。我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亡父的美德,善待慈母,善待每个正直、热情、向上者,像您一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
父亲,您一路走好!
2006年12月22日于湖北英山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