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啃书圈〗 → 不该爱的人
查看完整版本:不该爱的人
2008/5/25 11:35:13

不该爱的人

  我的最好朋友,我们厂后勤厂长李林先生走了,我从殡仪馆回来,想起我们的友谊,想起他的往事,我的泪止不住的流淌。李林是个性格开朗,和气可亲,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是毛笔书法颇有造诣,在市里也小有名气。我的书法在市里也获过奖,这全是李林教的,我经常自己欣赏自己的毛笔和钢笔字,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全是李林的功劳。李林突然走了,我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能不痛心伤感吗?李林只有53岁,就走了,痛哉!哀哉!
  我带着泪水模糊的眼镜走上办公室的楼梯时,迎面来了清洁女工苏但己。我没看准她,她先开口说:“郭主任,你回来了。”我未加思索地说:“回来了。你没去?”她也随便应了一句说:“没去。”然后我们擦肩而过。过后我突然想起,不该问她这话,顿觉后背有如蛇咬了一口的感觉,不知是恐惧还是沮丧,我惶惶地进了办公室,坐在椅子上,半天还有心悸的感觉。
  苏但己和历史上的苏妲己可不是什么亲姐妹,不但年代不符,长像也大相径庭,苏妲己虽然恶毒,人长的倒挺美丽,而苏但己是一个47、8岁的中年妇女,长相平平,没有丝豪姿色。丈夫是我厂的装卸工人,8年前在一次卸车作业中公伤身亡。当时苏但己家里有个上中学的儿子和70岁的婆婆。自己没有工作,有时在市场摆个小摊,也没有固定的商品,一天也赚不了几个钱,也是勉强对付生存罢了。现在没有了丈夫,生活就难以维持了,经厂办研究,把苏但己招收到厂来,作清洁工。
  一个冬天下晚班时,苏但己把厂内垃圾堆中的废弃纸壳捡出,捆了一卷,背着出厂时,被李林厂长看见了,叫了回来。苏但己解释说:“是垃圾堆中的,是厂不要的,我和门卫说了,他们也同意了。”李林说:“是厂不要的,那也不能捡,要捡也得等拉到外面时再捡,不管什么,也都不能从厂院往外拿。”苏但己说:“我记住了,现在就送回去。”李林走过去,把纸卷拿起来,给苏但己背上说:“以后别捡了,这次就算了,回去路还挺远的,也该快回家了,家里还有老人等着呢。”苏但己和李林厂长一起走出了厂院。
  又一次,雨加雪的傍晚,李林在夜市看到了苏但己在卖烤玉米,十分可怜,李林走过去,劝她回去,别再卖了,苏但己不肯,李林说不动她,就把雨伞留给他,自己冒雨回去了。
  又一次,李林上街,遇到苏但己自己骑三轮车搬家,李林要雇人帮她,苏但己不肯,李林就自己帮她,抢着推三轮车,没走多远,车翻了,腿砸伤了,骨头没有坏,皮肤破了,流了血。李林顾不上伤痛,没有去医院,还是帮她搬了一趟家。
  又一次苏但己的婆婆病了,李林去家看望,还以厂的名义,自己掏包留下200元钱。这事没有人知道,是过年发补助金时,被苏但己发现了。事情是这样的:年前,厂办决定对困难户发点补助金,有两个档次,100元的和200元的。用红信封装的,上写名字。苏但己的是500元,有人知道了,就找厂办,最后才知道,苏但己多出的300元是李林自己私下放进去的,和厂无关。
  厂里人渐渐的都知道李林厂长对苏但己好。因为苏但己长象也就一搬化,看不出有什么魅力所在。人们也不多想。也许是怜悯,使李林产生了爱。英国大文学家爱•扬格在《夜思》中说:“怜悯能激起爱的浪潮”,法国的大文豪安德烈•莫洛亚在《雪莱传》中说:“人总是心甘情愿去爱那些受自己怜悯的人”,谁能想到,怜悯产生的爱,给李林带来了灭顶之灾。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李林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苏但己,苏但己一手提一袋十斤装的大米,一手提两棵大白菜,李林只拿一把雨伞,这时李林主动过去帮苏但己提大米,走着走着下起小雨,李林打伞,两人并肩走,走到小巷拐弯处,灯暗,路上无人,两人说话中撞在一起,李林借势吻了她一口,苏但己突然一巴掌打在李林的脸上,大声说:“你干什么,你过去对我的好处,现在抹平了,你走吧,我再不想见到你。”李林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说什么,似乎还没醒过腔来。这时过来一个本厂女工,李林不知所措,转身走了。没过几天,厂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李林被打的事了。
  从那以后,苏但己似乎成了女工中的谈论“英雄”,然而我发现,女工们对她都是敬而远之,上下班没有人和她并肩同行。男人对她乜而远视,犹如在避瘟疫,没有主动和她说话的人。
  一日中午吃饭时,几个女工在一起说起苏但己的事,一女工说,要是我,我眼里也是不掺沙子的。这话正好被我厂修理工,外号“死爹哭娘”的老王听见了,他说:“眼里不能掺沙子,那只是一般人,能掺沙子的才是超人,伟人。就因为你眼里不能掺沙子,就想树牌坊,狗眼里也不能掺沙子。谁给它树牌坊呀?”这话发起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好不容易平息下来。从此厂办下令,在厂内不许议论这事,有议论者当违纪处理——罚款100元。
  这件事使李林很尴尬,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病了,现在突然走了。
  这事给我留下太多的思考,怜悯真的能产生爱吗?有必要去怜悯吗?如果李林看过《农夫与蛇》的寓言,也许就不会有这悲剧。再一想,李林是个有学问的人,他不会不知道农夫和蛇的故事。唉!可怜的李林就这么走了,哀哉!痛哉!!!!!!!!!!!!!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