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贴图圈〗 → 息事!未必能宁人
查看完整版本:息事!未必能宁人
2008/5/21 7:04:40
好逸恶劳是人性的一部分,表现在生理上是偷懒,表现在心理上是退缩,因此我们常见一种现象:最容易做成的决定就是「不做」,所谓「议而不决」,其实就是参与者以及主事者心理退缩、无能面对问题的结果。但是问题横在眼前,不做决定仍得给相关人们一个交待,最常用上的两句名言就是「事缓则圆」以及「息事宁人」。这两句原本皆是处世至理名言,但是被拿来当挡箭牌久了,却成为乡愿、怕事的代词。事缓则圆对不对?对许多状况而言是对的,但若是不该缓以求事圆,事情会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明显的例子是治病,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则可,急病猛症别说等待三年之艾,甚至拖三天可能都会延误病情。息事宁人对不对?有些情况下,息事宁人是对的,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不适用,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对方认为你是「软脚虾」。
水浒第七回「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故事说林冲在菜园与鲁智深结义,只见使女来报「有登徒子调戏娘子」: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后话是众闲汉劝开双方,接下去是高衙内色胆包天企图染指林冲的娘子,林冲救回老婆之后,拿了刀要去寻陆虞侯,没见着。反倒是林冲的娘子劝道:「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之后,高俅设陷阱让林冲闯进白虎堂,……终于林冲被逼上梁山。林冲的劫难起自前述那一段,事实上,施耐庵那一段写得多么细腻,人情事理看在其中:林冲举起拳头却打不下去,「先自手软了」,请注意,是林冲自己手软,不是旁边有人劝住。然后,高衙内「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高衙内原本不知道那美女是林冲的老婆(否则就不会去调戏她了),但就在林冲一扳、一喝、拳头举起却落不下去那一个短暂时间里,肯定有人告诉高衙内「这女子是林冲的老婆」,而高衙内脑中也立即意识到「林冲很怒,可是他不敢打我」。
被看门犬或拦路犬吠过吗?有人教过一个心法「你不怕狗,狗就怕你」。事实上那是一种动物之间的「心灵力量较劲」,狗基本上是自觉低人类一等的,可是狗仗人势,所以敢对路人咆哮:高衙内是打不过林冲的,可是他发现林冲不敢惹他的后台高太尉,于是发话呛声──从那一刻起,双方的形势已分出高下。在林冲是「不怕官,只怕管」,可是林冲的娘子则是「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适用情况是「对方知道是你放他一马(或让他一步)」,不适用的情况是「对方以为你忍气吞声是因为好欺负」。事实上,林冲在后来押解路上也显现了「息事宁人」的一面:被两个公人冤枉,两脚都烫伤了,还遭薛霸讥讽「好心不得好报」,但是「林冲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
不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吗?这两个公人岂是对手?但是林冲为什么不敢回嘴?为什么不敢动手教训这二个小人?──林冲一心只想着熬过刑期,仍旧回到东京(汴梁,今开封)当他的禁军教头,迎回「假休」的妻子,再过他的小康生活。但是他最终被逼上了梁山,原因固然是小人陷害,可是若非打一从头就被认定了是软脚虾,或许就不会沦落至斯。
读者可能要问:那林冲又能怎么做?
以公孙策的「事后诸葛亮」水平,我的建议是:向上司高太尉告状,不是告高衙内,而是告陆谦。理由是:高俅虽然是混混出身,但不是普通混混,是优秀的混混,他能混到太尉如此高官,自有其权术本领。而陆谦原本不是太尉府中人,而是高衙内下人富安的朋友,高俅肯定袒护高衙内,甚至袒护富安,但是在林冲和陆谦之间,高俅会做一衡量。易言之,一个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是听候差遣的虞侯,肐膊怎比得大腿?「林冲只要告一个「陆谦卖友求荣,蛊惑衙内」,高俅自乐得藉此事收揽一个英雄人物。至于干儿子高衙内的相思之苦,以「花花太岁」的行事作风,不久就会另有目标,这时候,高太尉正用得上「事缓则圆」。 

息事!未必能宁人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